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动态


 
 

疫情地图

全国数据
截至2022-12-20 24:00 国家卫健委
386276
累计确诊
+3101
343855
治愈病例
+1953
5233
死亡病例
+1
28760
境外输入
+118
230346
无症状感染
-20476
海南省数据
截至2022-08-5 24:00 海南卫健委
288
确诊人数
262
今日确诊人数
0
住院人数
0
重症人数
282
出院人数
6
死亡人数
0
现存无症状感染者
0
今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查看更多

实时播报

  • 直播
  • 摘要
  • 浏览量 2565263
  • 2023-06-01 13:02:39

    近期,全国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量有所增加,检测显示部分为“二阳”患者。当前全国发热门诊诊疗情况如何?怎样科学应对风险?针对社会关切,“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研走访。

    发热门诊保持平稳有序

    “老伴发烧后我第一时间就带她来医院了,情况还好,暂时不需要吸氧。”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热门诊,正在陪伴72岁妻子输液的周大爷告诉记者,妻子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

    记者走访全国多地三甲医院和基层社区,调研发现发热门诊运行状况整体平稳有序,各类治疗药物库存较为充裕,医疗机构重症救治能力有储备。

    5月31日,患者及家属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热门诊挂号和付费。新华社记者 龚雯 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表示,最近发热门诊接诊量相比一个月前有所增加,但绝大部分是轻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表示,目前没有出现发热门诊病人特别多、给医疗资源带来压力的情况,保持正常医疗秩序没有问题。

    “目前发热门诊每日全天开诊服务社区患者。”上海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华焱坤说,五月接诊的百余位病人中,新冠感染占比不高,各年龄段都有,症状普遍较轻。目前药房各类治疗药物库存比较充裕。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全国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量虽有增加,但整体数量远低于上一轮流行高峰时就诊量。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有所上升,5月中旬开始进入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专家集体研判认为,由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引起的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全国整体疫情态势平稳可控,对医疗秩序和社会正常运行影响较小。

    “二阳”症状相对更轻

    “一开始以为是在外出差受凉,发烧后才测了下抗原,没想到‘二阳’了。”杭州市民江先生说,自己大约一周前确认“二阳”,症状主要是轻微喉咙痛和低烧,体温约38摄氏度,服药后基本2天恢复,感觉比第一次感染时的症状轻了很多。

    5月30日下午,记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发热门诊看到,三间诊室全部开放就诊,等候区域内病人及陪同家属共不到十人,均佩戴口罩。该院感染科主任吕芳芳介绍,近一周接诊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很多是首次感染,“二阳”比例不高,但有增多趋势。病人症状以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为主。

    “总的来说,大部分患者‘二阳’的症状普遍比‘一阳’时轻。”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说,根据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有轻微嗓子疼,发热恢复得更快,病程约持续3至5天。

    专家提醒,如果确定感染了新冠病毒,不管是否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仍建议居家休息。若经过休息、服药,相关症状仍在加重,如发热持续超过5天、有胸闷憋气症状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条件的应及时使用抗病毒治疗药物。

    针对公众关心的优势病毒株及其致病力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监测数据显示,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在我国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中的占比持续处于高位,分别占5月15日至21日采集序列的95.2%和91.9%。从我国和全球研究结果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关口前移”保护高风险人群

    高龄老人、没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基础病患者等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高风险人群。面对“二阳”风险,如何保护好高风险人群?

    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重点人群要格外做好防护,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感染。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氧疗,并通过抗原或核酸检测明确诊断,进行抗病毒治疗早期干预。同时,社区和基层全科医生应对辖区内的高风险人群心中有数,做到“关口前移”。

    65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儿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健全。专家建议,如果家中老人和儿童没有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或基础免疫,应积极接种疫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5月26日,两种新款新冠病毒疫苗在杭州开打,杭州市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两款疫苗均已下发至各基层预防接种门诊,群众可按需预约,就近接种。3月以来,江西省人民医院持续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各类加强剂次疫苗接种服务。结合实际,各地多措并举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持续补齐人群免疫水平差距。

    5月31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医生为一名患者做检查。新华社记者 闵尊涛 摄

    “近期,部分病人表示自己‘二阳’后,一段时间感到持续乏力、失眠甚至心跳快、焦虑。”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肖祖克说,大家十分关心反复感染是否会有“后遗症”。

    从临床医学角度看,后遗症一般指的是患某种疾病后,躯体、机能上出现一些不能恢复的障碍。童朝晖介绍,根据临床观察,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一些症状大部分出现在特定时期内,长时间看是可以恢复的,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王贵强表示,目前从临床观察看,三个月以上还存在上述症状的病例并不多,没有发现数量较多的所谓“后遗症”患者。(记者顾天成、董瑞丰、闵尊涛、黄筱、龚雯)

  • 2023-05-29 20:17:30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年轻人居多?听听专家怎么说……【科学防疫小贴士】(113)】近段时间以来,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话题引起大家的关注。观察我们周围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患者的情况,大家发现,似乎年轻人居多,是不是这样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进行了解答。

    image.png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患者年轻人居多 症状较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确实年轻人会多一些,而且症状也较轻,主要在上呼吸道。以前没阳过这次阳了的感染者,其症状有点像去年冬天,症状相对重一点,比如体温可能会在38℃、38.5℃以上,而“二阳”的人则会是低烧。因为“二阳”患者体内可能还有抗体,且细胞免疫的记忆存在,对人体依旧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出现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症状,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自行观察和服药?什么样的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如果咳嗽、嗓子疼可以忍受且不发烧,这种情况可以对症处理一下。如果说有发热,特别是体温在38℃以上,建议还是到医院去看一看。因为发热的原因很多,除了像目前有新冠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上呼吸道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我们还是强调对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老年人、高龄老人没有打疫苗的,有基础病的,这样人群要特别关注。一旦出现感染,要及时到医院或者是在家里做抗原检测或者核酸检测,明确诊断以后早期干预。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同时也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要强调感染以后早期氧疗,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对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还要强调疫苗接种。

  • 2023-05-29 10:24:34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就新冠二次感染话题进行回应(服务窗·科学防疫)】近期,多地出现了新冠病毒感染散发病例,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二次感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解读二次感染相关话题。

    当前,我国疫情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XBB系列变异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重组株。从中国疾控中心监测的数据看,在输入病例中,XBB变异株占比持续处于高位,在5月15日到21日的采集毒株中占比达95.2%;在本土病例中,XBB变异株在5月15日到21日的采集毒株中占比达91.9%,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占比不足10%。今年初,我国本土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BA.5.2和BF.7的占比已是极低水平。

    “从我们近4周的监测数据看,我国XBB系列变异株的亚分支占比前三位的是XBB1.9.1、XBB1.16和XBB1.5。”陈操说,这个占比与全球和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同期主要流行株一致。随着输入的变异株不断增加和我国人群抗体水平的不断衰减,近期感染XBB变异株的病例数可能会增加。XBB系列变异株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各个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没有必要恐慌。

    陈操表示,中国疾控中心将持续针对哨点医院确诊病例,尤其是重症、死亡病例和特殊人群开展变异株监测,强化聚集性疫情的早期病例和关键病例变异株的监测工作,会同海关做好输入变异株的监测工作。基于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如果发现风险信号,各地疾控部门将会及时预警,采取防控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疫情监测数据显示,5月中旬后,我国疫情处于低水平波浪式流行的态势。”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我国疫情在2月份平稳转段以后,就进入局部零星散发态势,从4月下旬开始,疫情小幅上升。从发热门诊就诊数据看,4月下旬以来就诊的患者虽有增加,但要远远低于上一波疫情高峰时的就诊量,就诊患者绝大部分是轻症。

    “综合研判,由XBB系列变异株引起的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可控,对正常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转影响较小。”王丽萍说。

    二次感染的症状如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感染者的症状主要还是发烧、咽痛、咳嗽、鼻塞流涕,还有一些人会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个别人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观察发现,二次感染的人群主要是青壮年,也即18岁到60岁年龄阶段的人。总体来说这些人的症状明显要比首次感染轻,比如首次感染出现剧烈的头痛、“刀片嗓”、重度咳嗽,需5—7天才能恢复,而二次感染时嗓子轻微疼痛,恢复得更快,一般3—5天就能恢复。青壮年的免疫功能正常,第一次感染后获得了抵抗力,面对第二次感染就能够更轻松、更容易对抗病毒,恢复得也更快一些。

    怀疑自己出现二次感染该如何处理?李侗曾说,首先要判断自己是不是感染新冠病毒。近期是不是接触过新冠病例或者出现发烧和呼吸道症状的人,如果接触过,自己出现了相似症状,很有可能是被传染的,可以做一个抗原检测来确定。如果抗原阳性,还是要多休息,居家隔离,一般5天左右就能康复。如果经过休息,感觉症状还在加重,尤其是超过5天还有发烧甚至胸闷、憋气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个人如何预防感染?王丽萍建议,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室内多通风。一旦出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抗原检测阳性,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疑似新冠症状,以及去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场所时,应该佩戴口罩。公众特别是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进入环境封闭、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如超市、影剧院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佩戴好口罩,注意好个人的防护,如果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检测,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

  • 2023-05-18 16:20:47

    近日,网络上关于“二阳”的声音引发关注,有报道称部分城市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升。“二阳”病例是否增多?再感染风险有多大?新冠疫情会大幅回升吗?如何做好科学防护?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多位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专门作出回应。

    image.png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报告病例数上升势头减缓

    发生规模型疫情可能性不大 报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 

    问:近期发热病人是否增多?“二阳”病例是否增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从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监测数据来看,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但近一周来,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发热门诊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出类似趋势。监测数据还显示,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

    专家总体研判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局部地区不排除新冠病例继续增多的可能,但我国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冲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最近接诊的发热病人,相比一个月前有所增加。检测下来,新冠阳性病例占比不大,其中大部分是轻症。

    从接诊情况看,近期的发热病人中大部分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不过,最近1至2周发现,二次感染的比例有所增加。

    image.png

    ▲重症高风险人群一旦再次感染应及时治疗

    “二阳”症状相对更轻 重点人群防护要“关口前移”

    问:“二阳”症状如何?哪些人要特别注意防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无论是初次感染还是二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临床表现均集中在上呼吸道。我国当前大量人群体内还存有保护抗体,即使二次感染,症状普遍较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目前,预防工作应重视既往未感染过的人群,特别是没有打过疫苗、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等。建议高风险人群要始终注意个人防护,“关口前移”尽可能避免感染。这类人群一旦出现感冒、发热症状,应及时筛查,确定感染新冠病毒后要第一时间就医。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时氧疗,对于降低重症风险十分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根据临床观察,二次感染的人群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表现的症状要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喉咙痛。

    脆弱人群如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症化。因此,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周边人群已经明确新冠感染,要及时做核酸或抗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image.png

    ▲ 国内还会出现规模性疫情吗?

    XBB成为主要流行株 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问:我国目前主要的新冠病毒流行株是什么?致病力有什么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上旬,XBB系列变异株已成为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输入病例中占比达95.6%,和全球情况基本一致。从我国和全球监测数据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随着XBB系列变异株持续输入,以及人群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增多等原因,我们观察到部分地区的疫情水平有小幅回升,这也符合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动流行的规律。

    近期发热门诊就诊量有所增加,但和4月份流感高峰期相比,仍处于低位。当前,新冠疫情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流行曲线也比较扁平。根据监测结果综合研判,新冠疫情出现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低。

    image.png

    ▲ “嗓子疼”不一定是新冠 摸清病因客观对待

    做好科学防护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问:普通人“二阳”后如何对症治疗?怎样做好科学防护?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大多数人免疫力正常,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必恐慌,对症处理即可。目前从临床看,人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总体症状较轻,不少患者以咽喉疼痛为突出症状,从中医来讲是风热感冒加点“湿”或“燥”的特征,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清咽利喉类型的中药药物。

    在预防方面,公众可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我健康监测。若确定感染了新冠病毒,应避免带病工作、上学,建议在家充分休养,待完全康复后再工作、上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上呼吸道和咽喉是人体的门户,不论是流感病毒还是新冠病毒,或是细菌感染,都可能导致咽喉肿痛。应注意鉴别,区别对待,对症规范治疗。

    同时,坚持保持手卫生、勤通风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传播风险、防治各类传染病。

  • 2023-05-18 16:20:37

    非洲科学院院长“自由行”见证中国疫后复苏】2022年12月,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后,我就访问了中国。2023年的2月到4月,我又三赴中国出差,拜访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中国科学家一起开会,并参加了多场科学研讨会。因此,作为外国人,我对中国放宽旅行限制之后的生活有着亲身体验。

    落地中国无需隔离

    今年我的三次中国之行,都是乘坐阿联酋航空从约翰内斯堡到迪拜,再从迪拜到广州入境中国。每次入境时,只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不需要在出国前进行自我隔离或是任何形式的观察。

    在这三次行程中,从迪拜飞往广州的航班几乎满员,因为疫情期间实行的旅客人数不得超过座位三分之二的限制已经取消,落地广州时也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隔离。

    2022年12月,我访问了北京。在旅行限制放松之后,我得以前往浙江、山东、河北和海南等省份,促进非洲科学院和中国的研究机构以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公司之间在科学、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合作。

    我乘坐高铁和国内航班在各个城市之间穿行。所到之处,城市街道车水马龙,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餐馆总是爆满,以至于在浙江的一个城市,我们需要在餐厅等待长达两个小时才能就座。这些迹象表明,在经过三年严格的疫情防控后,中国的经济开始恢复。从中也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经济的信心正在增强。

    在我的三次行程中,有一次恰逢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前夕中国人返乡吃团圆饭的时候。据中国媒体报道,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共发送旅客约2.26亿人次,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难怪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增长了4.5%。

    防控措施调整后的真实情况

    通过与我的中国同行交谈,我得知了中国新冠疫情的真实情况。虽然在取消疫情预防和控制措施之后,中国的感染人数确实一度激增,但我遇到的中国人要么已经“阳康”,要么可能当时是无症状患者过关了。

    最重要的是,当时即使是重症患者也能居家隔离,因为大规模的强制隔离措施已经取消。此外,我还看到在一些药店人们买药时秩序井然。我了解到起初药品有些短缺,但很快就恢复了充足的供应。

    我还拜会了一位顶尖的中国科学家,70多岁的退休教授贾银锁。他是我的亲密朋友和兄弟,也是非洲科学院的杰出成员。一开始,因为他感染了新冠,我没能见到他。不过,他很快就康复了。在我返回非洲之前,我们得以在北京见面。贾教授的经历是中国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真实写照。

    在北京,我还有幸参加了一位中国妇女107岁的生日,她也象征着中国人长寿的真实故事。

    虽然我是一个外国人,但我在中国的旅行一直十分自在,得到了中国的朋友、学者甚至是在商场和餐馆遇到的普通中国人的热情欢迎。不管去哪,人们都对我以礼相待。在火车和飞机上,我也看到许多笑脸。

    “重新放开”利于经济复苏

    在中国,我还感受到了“重新放开”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也看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在2023年1月8日以前,进入酒店、餐馆和商场等室内公共场所都必须查看的核酸阴性检测结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购物商场、餐馆、电影院也因此张开双臂欢迎顾客回归。学校和大学恢复了线下教学,学生和教师欣然享受熟悉的热闹校园。上班族返岗复工开始乘坐公共交通,早晚高峰已有恢复之势。一言以蔽之,在中国,生活已经恢复正常。

    不过,中国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使生活恢复了正常秩序。尽管西方媒体倾向于强调中国决定取消疫情防控措施的“突然性”,但显然过渡是很顺利的。实际上,西方媒体的报道歪曲了发生在中国的真实情况,因为政策转变来得恰到好处,并且得到了适当的规划和执行。

    中国政府在制定任何措施时,都将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在应对疫情时,中国采取了一种全面的方法,在疫情防控措施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这种方法是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以减少疫情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如全世界都经历的那样,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更强,但比其他变体的致命性低得多。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的治疗和检测能力明显提高。因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决定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将防控重点从控制感染人数转变到预防重症。

    中国贡献值得肯定

    中国的防控举措以科学为基础、及时且必要,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担当。它使得中国能够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恢复生活正常秩序,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

    这对世界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以我今年的三次访问为例,正是因为重新放开,我才能够亲身来到这里继续与中国科学家合作。

    然而,在中国重新放开出境旅游之后,一些国家却出台了针对中国游客的特别限制措施。我的经验可以证明这些措施毫无必要,因为尽管中国的新冠感染人数突然增加,但死亡人数却极少。基于偏见而非理性决定出台这样的限制措施并不明智。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中国的重新放开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3%上调至5.2%。在疫情高峰时期,一些国家出现孤立、自私的“疫苗民族主义”,与此相比,中国一直坚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世界,一个为了人类共同利益而合作的世界。

    与其继续将病毒和相关问题政治化,世界各国领导人更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合作,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金砖国家多边合作机制前景广阔,在这方面也采取了开创性的举措。今年晚些时候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将在南非召开,可能为国际社会带来乐观情绪和一些好消息。

    作者系非洲科学院院长、南非科学院院士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Felix Dapare Dakora)。

  • 查看更多

    疾病知识

    · 海南省疾控专家提醒:勿抱有“早阳早好”心态

    ​近期,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增加,有些公众出现了“早阳早好”的心态,不再注意防护。
    2022-12-19 08:45

    · KN95、N95口罩如何正确佩戴?省人民医院专家提醒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方式仍以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如果俩人都戴口罩,传染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2022-12-19 08:45

    · 海口市健康教育所支招专业救援人员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防控期间,专业救援人员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16日,海口市健康教育所公共卫生主管医师刘俊辰提出相关建议。
    2022-08-17 09:16

    · 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 | 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有人在接种了新冠疫苗之后得了白血病和糖尿病,发布会上专家介绍,根据临床监测和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诊人数和住院次数基本一致,无显著变化,这表明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2022-07-24 18:11

    · 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 | 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 适合我国疫苗生产

    ​目前国内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当中,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占了绝大多数,而在国外的许多国家则使用了mRNA疫苗,那么灭活疫苗技术是否是落后的呢?
    2022-07-24 18:11

    海口网出品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