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从2005年开始资助的名叫韩娇的女孩专程来北京看望老人。当年,韩娇高中没考上,差了40多分,当地上高中每差1分,就得花100元。耿老二话不说,就捐出了2000元。现在,韩娇已经顺利大学毕业,在天津找到了工作。这次来看老人,她嘴里亲切地叫着耿爷爷,还和老人一块合影留念。在韩娇给耿老寄来的信中,她每次都说:“耿爷爷,您是我一辈子都难以报答的人。”
今年20岁的张桂源已是东北大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2006年的一次偶然经历,耿龙云得知了张桂源的家庭情况:张父因车祸去世,母子俩相依为命。于是耿老立刻伸出了援手,前前后后捐助了十多次,共5000多元。不仅如此,耿老还帮张母在北京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
乐善好施省吃俭用
耿老住在北三环附近,那是一间不足60平方米的老房子,而且没有任何装修。由于老伴瘫痪在床,耿龙云请了个阿姨帮忙照顾。用阿姨的话来说,耿老就是个大善人,对别人又捐款又救助,自己却连好一点的菜也舍不得买。
虽然今年已经87岁,但耿老平时都是自己去买菜,买回来的都是商贩快要收市时甩卖的菜。比如西红柿,都快烂了,耿老就一大堆全买回家。“有什么关系,都一样能吃。”
问到收入,耿老毫不忌讳地拿出了自己的工资条,说每月大约有6000多元。“日常开销足够了,其他的就捐给孩子们上学吧。”
其实,耿老的日常开销并不小。瘫痪在床的老伴每个月吃药看病就至少得花1000元,他自己心脏不好,还有血压高等毛病,也得花不少钱吃药。家里请的阿姨,每月工资也接近2000元,过年过节还额外给钱。要是身体犯了大毛病,自己住一次院就得花好几万。
看到父亲对别人如此慷慨,耿老的四个儿女多少有些不情愿。女儿曾要求耿老赞助买房,但耿老却不支持,觉得有地儿住就行了,没必要浪费钱。耿老说,他见过邻居里很多老人去世后,家里的儿女为了争遗产闹得面红耳赤,这一幕,他最不希望发生在自己家里。“留点儿钱就行了,留多了儿女们拿着钱自己就不奋斗了。那些孩子更需要帮助!”
如今,耿老用自己的退休金已经资助了32个孩子,有5个上了大学,其中3个已经毕业找到了工作。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都会不定期地给老人写信,告知一下近况,对老人表达感谢之情。每一封信,耿老都仔细阅读然后认真回信。每每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他心里都美滋滋的,“除非我瘫痪成老伴那样,否则这项‘任务’将一直持续。”
相关链接
河北计划拿1000万元公益金资助学子上大学
5月13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