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四六级”只会助推考证经济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称,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以及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汉语四六级测试”的意义即在于“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
意义似乎很重大,按照戴主任的说法,如果再不搞个“汉语四六级”,马上很多中国人恐怕连汉语都不会准确使用了。所谓“外语热,母语冷”,当然也是潜藏危机的再不考级的话,汉语危矣。
但一些部门热衷于推动考试考级,却也不完全是应试教育的事,它的背后,是惊人的考证经济。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超过1000多种,按专家估算,每年考评各类证书的经济总额超过3000多亿元。惊人的考证经济,让依附其上的考级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让力推考试考证的政府部门权力大大扩张,这是一个“双赢”。对那些在各个考场间疲于奔命的考生来说,花费大量精力财力,换来的只是几十张形形色色的证书。你知道,现在不仅是应聘者经常搬出来几十张证书,就连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在择校时往往都带着十几张各类证书。但你同样也知道,什么东西,一旦多了就不值钱了,证书也是如此。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拿着几十张证书却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捧着一堆证书上不了学,为什么一些成功人士的光环背后,总有几张野鸡大学的文凭在“闪光”。
我们能停下来吗?我们能不再用一堆证书来证明自己吗?如今汉语都要四六级,都将“成为一些行业的准入门槛”,你说能不能?(现代金报 赵勇)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