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海南退休基建工程老兵重温峥嵘岁月 唐山大地震:三个月生死救援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侯赛 时间:2016-08-05 15:25:20 星期五

团司令部工程股战友在潘家口水库工地合影。

张泰川在团指挥所值班照片。  文图 记者 侯赛

  “基建工程兵”这个兵种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它是我军保留时间最短的一支兵种,只存在16年。它既不属于陆海空兵种,也不属于八大军区,它是一支“特种部队”,是中国经济建设下不可忽略的一支力量,他们的任务就是“平时基本建设,战时抢险抢建”,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基建工程兵第一时间进入唐山。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也是基建工程兵组建50周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一群海南籍基建工程退伍老兵再聚首,重温往昔峥嵘岁月。

  过海去当兵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每逢“八一”建军节,1972年征兵入伍的一群海南琼山县基建工程退伍老兵们便会聚在一起,感怀当年的军旅生涯,而这首经典的《驼铃》也成为每次聚会的必点合唱曲目。

  这群老兵同属于基建工程兵某部,曾参与过许多国家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比如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滦入津工程建设和北京饭店等不少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所有的战斗中,最令他们难忘和自豪的,是他们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抗震救灾部队的一部分,参与了唐山抗震救灾 。

  1983年,这支存在了16年的兵种被取消,他们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乡,有的复员转业,有的成为国家干部,也有的进入企业工作,继续建设美丽家乡。如今这群当年入伍时只有20岁上下的青年都已满头华发,聊起当年的军旅生涯,却依然记忆深刻,恍如昨日。

  “作为第一批过海当兵的一员,那感觉就像出国一样。”回忆起当年应征入伍的一幕幕,退伍老兵王文唏嘘不已。王文曾是团3营的文书,他清晰地记得,当年琼山县有400人应征入伍,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生,当年他们挎着背包,挤在火车铁皮里北上参加国家建设,满怀自豪和激动。

  基建工程兵虽然不是诞生在保家卫国的战争岁月,但参与大工程建设的艰苦绝不亚于上战场,谈起当年参与水电工程建设的艰苦岁月,王文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当时工地上条件艰苦,再加上天气炎热,战士们口渴难耐,曾有一名战友,为了取水喝,错把高压线当成水管,导致电击身亡。

  “唐山平了!”

  海南籍基建工程退伍老兵们不光亲自参与了不少历史性大工程的建设,也曾亲眼目睹了唐山大地震震后的惨状以及军民同心协力共赴危难的壮举,那一幕幕刻骨铭心的画面时常萦绕在这群退伍老兵的心怀,而艰苦岁月中培养起来的深厚战友情谊,也成为他们此生最珍贵的人生财富。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平了!”老兵们永远记得这个日子。当时除了退伍的,海南籍战友中还剩下100多人在唐山参加引滦入津工程,他们的驻地就在唐山市郊的迁西县。

  原某团战士黄家平记得,当时也是“八一”建军节的前夕,部队的战士们都在忙着筹备节日。震后的次日凌晨,部队接到上级紧急命令,火速全力支援唐山抗震救灾。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派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的十万大军开赴抗震救灾前线。这时,海南籍的战士们也投入了这场战斗。

  “当天下着雨,我们每人身上只带一件雨衣,一个挎包,一个水壶,就轻装上阵了,从市郊到市区有100公里,在卡车上晃了4个多小时才抵达唐山市区。”当年的601团5连上士周立新和战友们都记得,他们第一眼看到的震区是令人心惊肉跳的,那里疮痍满目,灾区群众遍地嚎啕,街道两旁一个挨着一个摆放着尸体。

  王文讲述,当时的救援工作非常辛苦,再加上暴雨连连,战士们实在累得干不动了,就找个比较干燥的地方,身体用雨衣一裹,两名战士以背靠背的方式稍微休息一下,就要继续投入救援工作。

  “我亲手抬过的尸体有300多具”

  某团1连1排1班班长王录斯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救援条件十分原始,部队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解放牌卡车,没有大型的挖掘工具,最初战士们都是用手挖,后来才用上铁锹和洋镐。“我亲手抬过的尸体就有300多具,当时双手全是血,挖到的尸体皮肤都沾到手上,吃饭的时候没有水洗手,就在草上蹭一蹭,再拿馒头。”王录斯回忆道。

  某团3连修理班的郑先民向记者讲述,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救援环境下,战士们也依然不叫苦不叫累,他们互相鼓励,“穿上军装,就要对得起这身军装”,去的时候,战士们都是穿着干净的军装,后来衣服的背后就全都是结了白色的板块。这是什么东西啊?原来是汗干了湿,湿了再干,汗水中的盐都渗出来了,起先只有一圈白的,后来整个都是白的,可以想像战士们出了多少汗水!

  在灾区,不但救援条件艰苦,饮食更是无法保证。“空投的食物,战士们都是先发给老百姓,老百姓吃完了,战士们再吃。”王文回忆,当时大家每天吃的就是馒头和白开水,有的海南籍战士吃不惯,手中拿着发硬的馒头,看到浑浊的开水,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时间全没了胃口,根本无法下咽。可能因为水土不服,没过几天,他们中的不少战友开始拉肚子,拉出来的大便跟胶水似的。

  战士们用海南话交流着:真难受啊!好在打针服药后,大部分战士痊愈了,紧接着跟随部队,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但也有个别战士在救援中因感染疫病,有的因救治无效,最后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王文告诉记者,唐山大地震救援中,海南籍的战友个个表现神勇,临危不惧,其中一名名叫游昌存的同志在抢救伤员时,手被砸伤骨折,包扎完伤口后不下火线,始终坚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3个月音信全无,家人不知死活

  唐山抗震救援,整整进行了3个月。由于通讯设施中断,无一人能够与海南家人取得联系。 3个月后,曾担任601团统计员的张秦川获得了回家探亲的机会。张泰川回忆,在当时的艰苦岁月,回一趟家都是战友凑钱,你一块,他两块,一共凑了200多元,经过3天3夜的火车加轮船,他终于回到了家乡琼山县谭文镇。

  “回到家后第一件事,便是骑上自行车挨家挨户去报平安!”张秦川记得,当时跟他同一个乡镇参军的有32个战友,他都是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一家一家地敲门。

  “3个月音信全无,唐山大地震又死了那么多人,几乎没有一家指望自己的孩子存活下来的”,张秦川讲述,地震发生后,战友们都3个多月与家里断绝音信,很多父母亲从广播中惊悉唐山地震,很多都以为自己的儿子遇难了,当他来到一个独生子战友家里报平安时,该战友的母亲得知儿子平安的消息,哭得泣不成声,老爸的眼睛都已经哭肿了。

  时隔多年,回忆起来,最让这群老兵印象深刻的是当他们不畏艰险,抢救伤员,扛着尸体满街奔走时,所到之处老百姓皆高呼:解放军万岁!最感到自豪的还是在震区救援时老百姓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子弟兵为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自己的子女,也不一定能做得到。”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