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史图博海南文物十月“回家”
来源: 海口网 作者:梁冰 时间:2017-06-22 09:31:37 星期四

  图为上世纪30年代初,德国学者史图博赴海南考察拍摄的珍贵照片。

  传统黎族陶艺展示。

  上世纪30年代初,一位名为史图博的德国生理学家漂洋过海来到海南岛,用徒步的方式,探访海南少数民族聚集地,用文字、影像记录海南少数民族的生活足迹。在此期间,他还收集了300多件少数民族生活物品、生产用品、工艺品等。时至今日,这些在当时平凡无奇的物品,早已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如今,这300多件历史文物分别被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和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

  近日,来自上述三家收藏单位以及海南省博物馆的专家学者齐聚海南,从海口出发,沿着史图博当年的路线,再次深入黎村,探访海南少数民族文化遗珍。同时,一场以史图博征集到的文物为展品的展览正在精心筹划,不久后,这批文物将在它们的家乡海南“喜团圆”。

  考察之旅开黎族研究先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文化触角伸向东方,从环地中海的北非、近东地区,到波斯中亚地区,以及远东中国大陆、印度支那半岛和太平洋岛国,随处可见欧洲文化触及的印迹。东方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许多未经发掘的处女地,也推动着无数欧洲学者东来探险发掘。史图博便是其中之一,他选择了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研究。

  “南劳黎是最接近侾黎的种族,我们已经在比较远的西部地区七叉、配大见过,南劳峒是个富裕的地方,他们所住的大房屋显示着他们的生活过得相当富裕……”《海南岛民族志》一书中,如此描述道。1932年7月8日,史图博从上海出发,经过十天的长途跋涉,抵达海口,这是他第二次来到海南岛。《海南岛民族志》是史图博两次海南岛少数民族地区调查之旅的重要成果。

图为上世纪30年代初,德国学者史图博赴海南考察拍摄的珍贵照片。

  《海南岛民族志》一书记载了1931年至1932年昌江黎族同胞生活生产的原生态风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此外,书中还保留了260多幅当时实地拍摄的照片。

  “《海南岛民族志》从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论述了黎族的服饰、生产以及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织绣文物组组长、研究馆员阮卫萍介绍,史图博在海南作田野调查过程中收集了300多件海南黎族衣服、刺绣品、骨制品和竹制品等,目前分别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以及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有学者曾经这样评价:“这部著作保留了上世纪30年代黎族人民的鲜活生活史,它被认为是研究黎族的权威著作,开拓现代科学意义上研究黎族的先河。”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尾邦高雄就说过:“史图博从整体上给我们一把打开黎族研究的钥匙。”可见其对后人的影响之大。

  图为上世纪30年代初,德国学者史图博赴海南考察拍摄的珍贵照片。

  除了给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字和影像材料,史图博还从民间征集了大大小小的海南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工艺品等物件300多件。经过了近一个世纪,这批物品俨然成了历史文物,对现今研究和展示海南少数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史图博的贡献不单是写下了《海南岛民族志》这本书,他当年寻访海南所收集的黎族生产生活用具一件都没有带出中国,并留下了珍贵的图片资料。史图博不仅是个文化人,更是中德两国交流的文化使者,是中国的国际友人。”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冯昆思如此评价。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