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海口大事记
海口一字岭: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梁君穷 蒙乐生 时间:2018-02-12 10:34:31 星期一

  一字岭层层叠叠的沉积岩层历历可见。 通讯员 张王明 摄

  被凿开的一字岭缺口俨然是一座山门。 通讯员 张王明 摄

  儒豪村火山石屋、石门和石臼等人文遗存。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通讯员 蒙乐生

  从海口市石山镇沿乡间小道往西北方向走,两旁绿野林深,田间有村民劳作。行车约10分钟,忽见绕城高速从顶上横过,如一把利剑将这一片的绿野划为两半。若从高空俯看,向南是一望无尽的火山绿地,向北已是一片开发热土。

  城市与乡村在这里结合,传统与现代也在这里过渡。走进石山一字岭地质遗迹保护区,一段城市地理与人文密不可分的记忆向我们展开。

  数十万年的沉积

  “看,那就是一字岭的北端。”还未来到岭脚,同行的石山镇当地文史爱好者王建平就兴奋给我们指出方向。一字岭南北绵延一公里,东西不过一两百米宽,成“一”字型,因而得名,南北略有弧度,又像一根扁担。

  一字岭并不高,准确来说应该不能称为岭。同行的海南资深地质专家、高级工程师李福认为,这样的高度和形状称为“墚”更准确,类似黄土高原上长条状绵延伸长、中间鼓起的地形。

  走近岭脚下,上车沿小路向一字岭中间行去,忽见原本连绵的山体间出现一段十几米深的峡谷通道。峡谷外宽内窄,两侧岩壁陡立,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味道,好似古时的山寨大门。

  靠近两侧岩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是由一层层的岩石叠加而成,其外貌疏松多孔,用手抚摸可以感觉到很粗糙。自上而下,直至峡谷底部,岩壁颜色分明地分为数十层,仿佛一本厚厚的古书,层层叠叠的记录着这里不同世纪的地质演变。

  “这应该是凝灰岩,是一种火山碎屑岩。”李福说,每一层的纹理都代表着一次火山喷发凝灰的沉积,这么多的层次来看,这里起码经历过了数十次的火山喷发。海口地区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大约是7000年前,而这里的凝灰岩可能是数十万年前就开始沉积。

  在爆发性的火山运动中,固体石块和熔浆被分解成细微的粒子,从而形成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也就是常说的火山灰。火山灰落地后经过堆积压紧成为凝灰岩,因成分不同也会导致颜色多样,有紫红色、灰白色、灰绿色等,一字岭峡谷的岩壁也正是因此而有不同的色彩。

  “这里西面不远就是海,东面则是今天的羊山地区,东面有包括火山口公园在内有众多火山遗迹。火山灰能落在一字岭这个地方,是火山喷发力与风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李福认为,火山喷发力将火山灰喷发至空中,在强劲的东风或东南风的作用下,火山灰被吹落至此。

  之所以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层次,则是缘于每次火山喷发时风力大小不同,风力大的时候能将较大的颗粒吹到这里,风力较小的时候则只能将较细的颗粒吹来。

  那里曾经是沧海

  在荒草荆棘中寻得一条小路走到岭的高坡上,环顾四野,只见一字岭周围都是平坦低地,唯独一字岭一处高高隆起,横贯南北一公里有余,令人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

  正是由于对一字岭形成原因不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一字岭的神话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这样说:远古时候,有个名叫春雷的神力大无比,他挑了两座山想要填平琼州海峡天堑。他的妻子也挑水相随,想把水供给缺水的百姓。来到石山地区时他妻子被大风刮倒,春雷放下大山去照顾妻子,后来却发现大山再也挑不起了,妻子桶中的水也流出聚为双池。而他的扁担也化为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字岭。

  传说中所说的两座大山正是今天石山镇火山口公园的马鞍岭双峰,而双池正是一字岭东面数里外的双池岭。

  古老的美丽传说口口相传,但却无法解释一字岭真正的成因。

  “一字岭虽然由火山灰凝积构成,但火山爆发却不是它从平地隆起的原因。”李福说,从峡谷岩壁上条纹的断裂和各个岩石层弯曲的弧度来看,这里应是受地壳内力而隆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字岭东西两侧村庄的村民为了方便往来,便在一字岭开辟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峡谷通道。”王建平介绍,在当时挖掘之时还发现了贝壳层,说明过去这里可能是一片汪洋。而在现场考察中,李福发现当地岩层矿物中含盐较多,认为这也可作为这里曾是大海的一个佐证。

  在现场走访时,不时见到村民赶着羊群从峡谷中走出,来到山的东面放羊,岭下也有不少村民在田间劳作,种植蔬菜瓜果,各种作物在火山喷发形成的土地上茁壮生长。

  “这里曾经沧海桑田,如今还成了附近人们的乡愁记忆。”王建平介绍说,若是初秋时节的午后登上一字岭,向岭下望去,可见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随风摇曳。

  岭下古村

  道堂儒豪

  从一字岭下来,我们开始寻访周边的古老村落,试图发现火山的记忆如何影响这里人们的生活。

  不到10分钟,来到道堂村委会下的道堂墟村,道堂墟村是一条老旧的街道,街道两侧的房子建得逼近公路,加之门前摆放的杂物,有的地方只能容一辆车通行。

  在街边摆一个盆子、放一个篮子就开始吆喝卖鱼卖菜,或是将大门一开,修鞋的理发的通通都有,道堂墟人就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在自家门前屋内做起买卖,仿佛这里还是过去那个鼎盛时期的热闹集市。

  尽管有些是后来新建的楼房,但在老街上还是保留了许多火山石屋。走在老街上,随处可见石臼、石门、石井和石墙,处处透露着古朴气息,虽然大多已破旧不堪,但依然在向偶尔来此的游客讲述着昔日的辉煌。

  据琼山地方志记载,道堂墟是古时候琼州府城到澄迈必经之地,来往文人墨客常聚于此谈古论今,故名“道堂”,亦称“文盛都”。

  宋元时期,道堂曾有一个驿站,往来商旅都在此停歇休憩,所以这里渐渐热闹起来,慢慢建立了墟市。最初道堂墟只为东西走向的丁字街,后来发展到“两横三纵”日字布局,商铺林立,俨然府城西面的一大集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还很热闹,街上做衣服的特别多。”道堂墟居民王杰成介绍,后来别的主干道建好,经过这里的人就不多了,加上许多年轻人都往外跑,道堂墟也渐渐变得萧条。

  道堂往东约一公里,在一字岭的东南方向藏着另一个古村——儒豪。

  “房屋华丽儒豪村,公庙堂皇龙头村。”第一次听到这句民谣时,还无法想象一个村子能有怎样的华丽房屋。直到走进儒豪村中才算明白,这里有石垒的围墙、石筑的房屋和石铺的小道,让人仿佛置身于火山石的世界。

  儒豪村坐东朝西,古村大门位于村的西南边,开口向南,沿寨门用火山石垒砌筑石墙,将古村围合起来。建筑、门楼的火山石材经过仔细打磨,外立面平整,但石材形状不规整,缝间隙平整密实,无粘剂痕迹。而围墙和后院圈舍用的火山石并没有经过打磨,大小不一,互相垒叠,高低错落。

  儒豪村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李家大院。李家大院由四个院落互相连通,十多栋大石屋排列成四行,不用打听,也可知道这里曾是大户人家。石屋的屋架则采用穿斗式木架结构,榫卯连接,柱体饱满圆浑,典雅庄重。

  两个古老村庄与一字岭静默相依,火山的记忆融入到村民日常的生活中,过去用火山石筑屋、打磨石器,而在今天,火山更是成为品牌,火山土鸡、火山黄皮、火山荔枝等品牌被打造出来,火山旅游更是方兴未艾。

  火山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到当地人们的生活中,而一字岭地区地理与人文的记忆也由此不断延续。

(编辑:王思畅)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