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海水稻”——盐碱地上的作物奇迹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王玉洁 时间:2018-05-21 09:53:22 星期一

  文昌市铺前镇潭榄村周边盐碱地里种上了水稻和其他耐盐作物。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编者按

  春耕夏收。不久前,海南南繁育种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将在今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这一举措有望使得数亿亩盐碱地得到改良。“海水稻”再一次走入人们的视野,引起广泛关注。

  人类从未停止过向险恶的自然环境挑战。在盐碱地上种植“海水稻”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多年来,海南岛的大学院校、科研机构和民间个人,出于改变现状和解决口粮的目的,一直在盐碱地里孜孜不倦地探寻,而且,作物的品种除了水稻,还延伸向其他农作物。

  今天,回顾“海水稻”的种植和实验历程,关注当下的科研进展情况,对于四面环海、拥有滩涂面积达217万亩的海南岛而言,意义非同小可。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海水稻”是与海水有关联的水稻。科学地解释,它不是指能够在海水里生长的水稻,而是耐盐碱水稻,可以生长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耐盐水稻一般是指能够在盐分浓度为0.3%以上的土壤正常生长的水稻。

  “海水浓度约为3%,目前发现的耐盐水稻最高耐盐浓度不超过1.2%,所以直接用海水来种植水稻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水稻育种专家、海南大学农林学院教授罗越华介绍,虽然目前的“海水稻”产量还不高,但经过科学的育种和培养,“海水稻”的推广价值正在被不断发现。

  培育能在恶盐滩上种植的作物,一直是不少专家学者致力的事业。四面环海的海南,拥有217万亩盐碱地,关于耐盐作物的研究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当时省科技厅批复建立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内第一个开展耐盐作物遗传育种的实验室,其研究成果为我国海水和盐土农业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水稻是盐碱地开发利用的首选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趋减少和淡水资源不足的严重压力下,积极利用大面积盐渍化、荒漠化土地和丰富的咸水资源发展盐土农业,已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

  早在1986年,广东农业科学家陈日胜发现了一种可以抗盐碱性的野生水稻。到2014年11月,陈日胜已将“海水稻”从亩产100斤增至300斤,在广东、浙江等地,“海水稻”种植面积也扩种到1000多亩。

  到了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悉“海水稻”情况后,认为“海水稻”具备极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两年后,袁隆平院士牵头成立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专门从事耐盐碱高产水稻方面的研究。

  “水稻是沿海滩涂和盐碱地开发利用的首选粮食作物。”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效宁认为,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若能开发1亿亩盐碱地,将可以解决2亿人的粮食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合理开发沿海滩涂和盐碱地种植水稻,可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稻谷产量。

  同时,水稻生长期间的水环境可以对滩涂和盐碱地的可溶性盐碱起到淋溶降盐作用,水稻自身也具备降低盐分的生物作用。此外,水稻秸秆还田还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改良盐碱地的一项有效措施。

  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现有滩涂总面积3518万亩;海南岛的海岸线长1800多公里,有滩涂面积217万亩。王效宁说,开发沿海滩涂以及内陆现有的盐碱地资源,并开展粮食作物生产,对于增加耕地数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海南是中国南繁育种基地,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水稻试验研究,能够加速育种进程,比内地缩短一半的时间。”这早已成为我国育种专家的共识。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