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图片

1980到2016,80后记忆中的那些年货

  不管怎么说,比起物质匮乏的年代,现在的年货选择是超级丰富,过年的方式也更多样、新鲜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近大年根儿,街坊邻居间问候最多的一句话恐怕便是:“年货置办得咋样了?”那时候十几块钱就能过一个不错的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商品市场的变化更大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年货的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除夕夜的餐桌上不再是曾经的老三样,鱼、肉、蛋,条件好的还增加虾、蟹等海鲜;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变,天南海北的年货都能买得到,人们年货消费的侧重点也发生转变。

  每年一到腊月二十,故乡街市上天天都有“集”,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连绵起伏的叫卖,将年味儿烘托得格外浓。跟着父亲母亲赶集买冬藕、芹菜、土豆、粉条、猪肉、鲤鱼等年货,也成了80后小伙伴们最幸福的童年时光。

  如今,那些传统老街市、大集市应如何转型,才能重焕生机,既留住年味,又让传统年货大街跟上时代的潮流呢?(综合新文化报、广州日报等)

 

 

 

相关链接:

故事,就是最好的年货
购年货 葡萄干的清洗和保存方法
年货摊位秩序好 市民点赞“双创”功不可没

 

(编辑:陈慧妹    来源:新华网)
404
网站正在升级维护中,敬请期待!
404
网站正在升级维护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