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榜

李萍

海口文明网 http://hnhk.wenming.cn  时间:2015-12-14 16:40

   

尊老爱亲好人:李萍

    一间老年公寓在一座喧嚣城市里,不过像偏安一隅的驿站,暮色斜阳中,有人来了,又有人离开。

    其实这里更像生命谢幕时的舞台暗角,公寓院长李萍是那个在台边默默掌灯的人。

    2000年,27岁的她放弃了公务员工作做起了实习护工,那一年她只身进京学艺为老人做“保姆”,回来后倾尽所有开办了老年公寓。她的理想是开一家非赢利性的老人院,花最少的钱让老人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安宁。

    12年来,她再也没有离开过老年公寓。

    她曾经为一个患病的老人守夜6个小时。她每天最操心的是给老人买菜。她可以像女儿一样给去世的老人擦洗身子换上寿衣。她最爱摸老人的手,她说,那是她和他们心灵通话的方式。

    岁月有时像洪流一样,然而李萍却用涓涓细流的炽暖之心,守护着老年公寓里每一个需要她的苍老身影,送好他们人生最后的时光。

    实习护工,是缘分,更是选择

    7年前,李萍曾经说:“走上这条路,是缘分。”

    2000年,她在原振东区(现在的美兰区)和平街道办做老人服务工作,是一名公务人员。那时区里想培训一些护理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做了一段时间后,她感觉如游兵散勇的护理人员不好管理,而且她不懂得专业,工作开展很难得心应手。

    “护理是一件复杂而辛苦的工作,不是常人能够承受。”李萍也曾做过艰难的思想斗争。但骨子里又有一股较真的想法,让她想要做好做成这件事。下定决心后,她亲自到省中医院做护理实习生。

    第一次为别人端屎端尿的滋味,李萍一生都忘不了。以前她就连医院的门都不愿意迈,但她硬是在省中医院挺了一个多月。

    第一天捱过去了,第二天就会容易一点。老干病房的主任医生看着一个大学毕业生床前床后这样跑,很是惊讶。一些离休干部表示感激,曾给过李萍15元护理费,李萍没有要。回来后,李萍自己培训那些招聘回来的护理人员。不久,街道成立了“绿茵助老服务部”,向外提供护理服务,但由于技术和管理都不成熟,工作仍然十分吃紧。

    区里准备在米铺村建一个“老人公寓”,而这些工作准备让李萍承担。站在机遇和事业的岔口,李萍感到压力很大。

    那时有一个很好的机遇摆在李萍的面前,中华全国民办老人院培训班在北京开班,省民政厅想派李萍进京“求学”。去与不去,在李萍的心里挂起了很大的问号。最后她决定去。

    培训历时一个半月,她先后辗转北京和天津两个地方学习。回到海南后,老人公寓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李萍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开始寻找投资合作伙伴。很快这座老人公寓在米铺村落成,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迟暮时光里,一种心对心的服务

    很多时候李萍不仅要当护理工的培训老师,还要亲手当“伙计”,照料老人。那里成了许多病弱老人的家。

    有一次,吕阿婆因肚子疼送往医院。经过急诊医生的全面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还是给吕阿婆挂了吊瓶。那天,从半夜12点多一直到凌晨6点,李萍彻夜不睡,一直陪在吕阿婆身边,直到她离开医院。

    有人曾经问李萍,一个年轻人,每天都要面对着老态龙钟和体弱多病的老人,内心会不会很压抑沉闷?

    “老人其实就像小孩,内心很脆弱。”李萍说,只要用心相对,老人也会感知,因此她们的服务不是机械式的,甚至要求更高。

    在脆弱的迟暮时光里,这是一种心对心的服务,既细致,又无法具体衡量。

    2004年4月,李萍离开米铺老人公寓后,在山内花园开了自己的老年公寓,后来,这家公寓又辗转到美舍小区,叫做椰岛之家老年公寓。

    送别,陪伴就是最大的温暖

    今年入夏以来,李萍所负责的椰岛之家老年公寓和三江敬老院已经接连有好几位老人去世了。院里的护工们比以往更加惆怅,对于李萍来说,这样的送别已经稀松平常,最多的时候,她们一天送走了三位老人。

    李萍第一次送走的老人是“麻将婆”。“麻将婆”姓林,是海口岭下村人,当李萍还在米铺老人公寓做看护工作的时候她们就认识了。由于老人很爱打麻将,老人公寓里的姑娘们都开玩笑地叫她“麻将婆”。

    李萍说,别看“麻将婆”臭美,爱玩儿,但身世也相当坎坷和凄凉。年轻时“麻将婆”嫁到广西,生了一个孩子但夭折了。丈夫死后她改名换姓回到了海南。40多岁的时候再婚,可是后来第二任丈夫也瘫痪去世了,她自己没有生孩子,丈夫的那些孩子一直照顾她。

    一开始“麻将婆”在米铺老人公寓住,后来李萍搬到山内花园自己开养老院后,“麻将婆”也跟着去了。

    “麻将婆”管李萍叫“经理”。每次媳妇给她带来吃的东西,她就会在楼下扯着嗓子喊:“经理啊……”直到听到回答为止,她叫李萍跟她一起吃。“麻将婆”爱吃甜薯奶和文昌鸡,李萍常常去给她买。

    她就是跟李萍亲。“她总是说‘经理啊,你到哪里我就跟你到哪里了。’”

    2006年深秋,瘦瘦的“麻将婆”还是走了。李萍亲自帮她擦洗着身子,帮她穿寿衣,动作很快,心里也很定。“要快,老人等不及。”李萍说,要是身体僵硬了衣服就穿不进去了。这是她第一次帮过世的人擦身换衣,但她心里一点都不害怕。“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在孤寡老人韦月梅去世的时候,李萍静静地在旁边陪着,看着她静静地靠在床边坐着,气若游丝,生命指征逐渐消失,最后离开。陪伴就是最大的温暖。庆幸的是,在老人去世前的一段时间,李萍像女儿一样给老人理过头发,说过笑话,喂过粥,在她虚弱孤独的暮年里传送过一点点温暖。

    “这么多年,我一直很习惯,也很爱摸老人的手。手握着手的时候,就像在跟心打电话。他们已经说不出太多话了,但是你一摸着,他们就都知道了。”说这句话的时候,李萍很动情。

    这些年来,李萍亲自送走的老人不计其数,可是在李萍的心里,她希望每一次都不要有遗憾。为了保护好老人珍贵的“最后一面”,这成了李萍和她的护工们最重要的工作。她很懂得,在那样一个生命落幕的时刻,要怎么轻轻陪伴,才温暖,才有尊严。

    在老年公寓里,李萍说自己看到悲欢离合,人生百态,领悟了人生的意义,也懂得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在李萍的带动下,很多年轻女护工也理解了这份工作的价值。而今,很多敢为过世老人料理后事的护工都是年轻的80后、90后。她们像是另一个李萍。

    人物小档案

    姓名:李萍

    年龄:39岁

    地址:海口市椰岛之家老年公寓

    职业:椰岛之家老年公寓、三江敬老院院长

    简介:从一个27岁的大龄护工开始,12年里李萍把自己全部的青春热情投入到了老年人服务工作中去。一次次贴心照顾,一次次感伤送别,她的老年公寓成了诸多病弱老人最后的家,她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为许多迟暮的老人送去最后的温暖,给即将落幕的生命更多尊严。

    候选人心声:“现在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把这样一种责任传递下去,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老年人服务工作中来。我想跟她们说的是,这样的工作是崇高的,也是有价值的。”

海口文明网 http://hnhk.wenming.cn [来源: 南国都市报] [作者:林莹] [编辑:冯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