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榜

罗九如

海口文明网 http://hnhk.wenming.cn  时间:2015-12-15 16:44

  花白的头发,金边框眼镜,80岁的罗九如祖籍江西南昌,喜欢别人叫她“罗姨”。40余年前她第一次赴海南调研时,看见海面上空成群的海鸥漫天飞,不时有飞鱼跳跃,海里各种鱼在游,晚上用探照灯往水里打,五彩缤纷的,简直就像个热带大鱼缸。而2003年她再赴海南时,海水不再那么清澈,海滩逐渐被泥化,只在三亚湾的海边见过一只海鸥。

助人为乐好人:罗九如

    “当时看见海鸥,我兴奋地喊出来了,这说明海鸥还没有都飞走。这里的海还有修复的希望,我想再把成群的海鸥召回来。”罗九如说。
  作为国家海洋局退休研究员,罗九如深知,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所在,大海是海南的招牌,环境是海南的命脉。罗九如用自己的智慧和人脉,为眼前的这片海做了很多努力:保护珊瑚、水草,计划召回海鸥……一位外乡人,为海南停留12年,将自己的生命余
热挥洒在海洋环保事业上。

1.平易老人也固执为护珊瑚跑去“骂人”

 

    看着眼前湛蓝的三亚湾,罗九如若有所思。眼前景象与1970年代的比差远了。“那时是立体的,天上、水上、水底都有很多动物。现在,四个字,死气沉沉。”罗九如对比说。
  那是1970年代,身为国家海洋局研究员的罗九如几番到海南科考。科考船行驶在大海上,路过如画风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蓝的海,晚上打开手电筒,能看到成百上千条鱼,用盛水果的塑料网兜一捞,满满的都是鱼。”罗九如回忆说,探照灯射过去,聚集而来的鱼群清晰可见,它们翻腾在海水中,被光柱包围,就像一个热带鱼缸。

  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长陈宏说,罗九如平时跟大家交往没有什么架子,遇到能帮忙的事情,特别热心。但一涉及环保的事情,这个平易近人的老人就固执起来。
  罗九如在保护珊瑚的行动中和陈宏并肩作战过。2007年前后,罗九如向政协写了保护移植珊瑚的提案。见到有人想破坏珊瑚,她费尽脑筋想办法避免珊瑚被破坏。想不到办法,这位个子不高的老人就跑到现场去骂人。“我跟他们说,珊瑚每年才长一点,几百年上千年才长成这样子,不能毁掉。”如今讲来,罗九如语气里仍有气愤。
  这番呼吁没有白费。一些差点被破坏掉的珊瑚得以“幸存”。但是,无序开发和污水排放使三亚海域水质悄然改变,由于海水富营养化,三亚的大部分珊瑚处于“亚健康”状态,局部海域的珊瑚面临衰退甚至消亡。罗九如意识到必须建立起长效保护机制。“她鼓励我去做这个工作。”陈宏回忆说,罗九如利用在国家海洋局工作时积攒的人脉,为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向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申请项目支持,最终,促成三亚珊瑚监测
与移植计划的执行。计划的执行为三亚的珊瑚保
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罗九如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2.她像追星一样追海鸥 梦想为这片海召回海鸥

 

  然而,并非事事都能顺利。
  在三亚铁炉港,罗九如目睹了红树林遭到破坏。三亚珊瑚监测与移植计划得以执行后,罗九如试图为红树林保护项目也争取小额赠款。但这次,罗九如失败了。“对方告诉我,理念不对,必须有群众的参与,才能获得通过。”罗九如吸取了经验。其后,在与陈宏等人一同为陵水海草特别保护区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奔走时,罗九如开始注重群众的参与,鼓励渔民养殖麒麟菜,动员老百姓保护海草,防止海草的灭绝。该项目获得全球环境基金(GEF)小额赠款项目支持。
  罗九如对海鸥情有独钟。一段记忆藏在罗九如的脑海里。1970年代,罗九如眼前,海边漫天都是海鸥。“太美了。”罗九如感叹说。但当罗九如2003年冬天来到海南时,景色还在,记忆里海鸥却不见了。直到有一天,罗九如在三亚湾散步时,看到海面上有一只海鸥飞过,“我差点就叫出来了,原来海南还有海鸥。”罗九如说。

  罗九如开始像追星一样追海鸥。听人说万宁有海鸥,她便去了万宁;听说陵水有海鸥,她便去了陵水。但每一次,她都满怀期待而去,失望而回。“我总在想,如果海鸥飞走了,我们是不是还能把它召回来呢?”罗九如说,召回海鸥,成了她的一个梦想。

    罗九如说,失去海鸥的原因是失去了环境。召回海鸥,也就是召回海鸥所飞翔的环境。她希望通过恢复原有的栖息地,并且人工繁育海鸥,让海鸥回到三亚湾。

    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会长孙冬听说了罗九如的故事后,专门请她出山担任协会的顾问,指导海洋生态调研和保护工作,同时配合她在大小洞天等景区开辟繁育基地,“罗姨执著得很,她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感慨,如果不能再见到海鸥,自己会抱憾终身”。

    罗九如坦言,“召回海鸥”主要是在倡导一种保护海洋的理念,“海鸥需要红树林等植物栖息,需要海草和鱼类作为食物,‘召回海鸥’意味着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3.老太太主动请缨出海考察 “还能再折腾十年”

 

   除了对海洋环境的关注,罗九如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百姓收入如何相互促进。

    三亚崖城镇梅联村,由于开发较晚,村民环保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渔民用落后的方式捕鱼,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威胁。2014年3月,罗九如走进崖城镇梅联村,为村民们讲解保护大海的知识。村民看到老人的白发被海风吹着,很是动容。像这样的宣传活动和讲课活动,罗九如参加得很频繁。

   而罗九如希望做得更多:参加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到戒毒所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关心城市交通拥堵……罗九如现在是三亚市老教授协会生态环境委员会主任、三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志愿者、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专家顾问。

  80岁本是很多过清静日子的年纪,但罗九如却喜欢“折腾”。2013年9月1日,相关部门组织出海进行休渔期效果考察。罗九如主动请缨报了名。一条船上7个考察人员,就她一个老太太。相比较当年罗九如坐的考察船,这艘小渔船堪称“破船”,一漂就是15个小时。船上的考察人员又累又困,都趴下了,罗九如也不例外。但她没有退缩,她趴在船舷上寻找,希望看到多年前看到的美丽鱼群。但是,罗九如在大海里寻找了很久,没能看到当年科考船上看到的欢腾鱼群。

    第二天早上5点多,天亮时,罗九如才发现,自己的膝盖已经被撞得淤青。“有些失望,不过也有收获。”事后,罗九如说,原本以为自己只能折腾到80岁,但这次出海,让她觉得自己还能再折腾10年。

4.她余生为海南停留 缘于一段“救命之恩”

 

   罗九如为海南停留,缘于一段救命之恩。  
  常年进行海上科考作业,罗九如的身体一直不好。1991年,在国家海洋局上班的罗九如出现心梗,一度心脏停跳。“抢救过来后,医生年年要我做心脏搭桥。”罗九如成了一个病秧子,身上的毛病多达十几个,心脏出了问题,连肾脏上也长了个直径1公分的肿瘤。 
  罗九如感觉人生的冬天已经来了。医生警告她,如果不做心脏搭桥,活不了几年了。 
  罗九如不同意手术。2003年的冬天,如同她所追逐的候鸟海鸥一般,罗九如开始迁徙。在她的意识里,北方不能再待了,必须南下。沿着海岸线一路往南,罗九如经过了大连、烟台、青岛、厦门和珠海等城市,每个城市,她都试着待过,却始终不对她的“胃口”。

    就在那个冬天即将收尾时,罗九如来到了海南。快到三亚,四周突然暗了下来,车子驶入了牛岭隧道。穿过隧道短暂的黑暗后,阳光重新出现,蒸发了车窗上的水汽。罗九如决定,就定居在这里了。

    奇迹,就从那时开始了。“来到海南后,到2007年体检前,我没进过医院。”2007年,罗九如回到天津体检,就在当年的医院进行了上百项检查,原先的肿瘤不见了,心脏也很有活力,不再需要搭桥。医生拿着报告单,目瞪口呆。
  “是三亚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让我的身体恢复了。”罗九如笑着说,海南的碧海蓝天、空气和水救了她的命,而周边邻里,也对她这个外乡人很热情。感念这份“救命之恩”,她下决心不再离开海南。
  罗九如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国外。家里条件不错,但罗九如没有到儿子身边去安度晚年。“走到这里,喜欢这里,不走了,即使瘫痪在床也不走了。”罗九如说,如果有一天她离开了,她的骨灰要撒在这片大海里。心系海洋的罗九如笑称自己是只三亚的“家雀儿”,“我觉得我最起码还能折腾到90岁,希望走不动之前能看到更多的海鸥回来。”

  “迎着风,踏着浪,走来海姑娘。爱大海,恋大海,家在海一方。白浪花,红珊瑚,开在我身边……”这位八旬“海姑娘”用她执着追梦和筑梦的行动告诉青年人,坚守梦想,就能美梦成真;身负责任,才能勇于担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罗九如老人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还会涌现更多环保达人,罗九如老人的梦想也必能实现。

海口文明网 http://hnhk.wenming.cn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编辑:吴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