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内外执法标准不统一问题,长期困扰特区发展。以深圳为例,“关内”法规规定:1999年3月5日之后的违规建筑,依法从重进行查处。而此法规在“关外”失效,宝安、龙岗大量违规建筑较难有效查处。再看厦门,厦门岛内外工伤事故补偿标准不同,物业管理公维金缴交者不一致,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仅岛内有效,从而易使政令不一,居民和投资者无所适从。
特区扩容,对深、厦两市最直接的好处,即为特区法规适用范围扩大到全市,困扰立法机关和执法部门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推动新一轮发展
或合并或扩容或新组,对于各城市或各区域来说,不仅是面积的扩大,更是区位价值的提升,利于推动新一轮发展。如,上海市原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后,浦东新区面积、人口、生产总值扩大,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国家战略和整体功能显著提升。
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后,从327.5平方公里扩大至1991平方公里,面积增5倍,发展空间大为拓展,这也意味着深圳进入了“大特区”时代,特区一体化进程驶入快车道。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必将推动深圳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厦门经济特区从岛内130多平方公里延伸到岛内外1500多平方公里,面积增10倍余,并实现行政区划、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三区合一”。专家认为,此为厦门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利于厦门更好地发挥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作用。(陈振凯 宋磊 李文一)
宁波三江口鸟瞰。 张和平摄(中新社发)
=====新经济地图13个区域规划升国家战略=====
随着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被圈定,在此之前的一两年内,区域经济规划已鱼贯而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陆续划定,13个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些区域性政策的制定,绝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说地方的领导一跑,就能够上升到国家战略。”在最近一次国新办新闻发布后,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范恒山透露,作为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并非是简单的地方博弈结果,而是始终按照三条线索来推进:加快重点地区发展、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地区区域开拓空间。
在新经济地图形成之时,各个区域内部的整合、提升、嬗变,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部大戏,小圈圈带动大圈圈发展的大戏,且已形成东、中、西部并行的新区域经济版图。
=====区域经济:中国持续增长新引擎=====
国家从2009年起陆续出台的13个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中央适时启动内需发展战略,逐级展开区域发展规划,中国有望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
国家陆续出台的13个区域规划包括《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等。“如此众多数量的区域发展规划密集出台,是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更多区域增长极、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