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公交正逐渐成为海口街头的流动风景线。(记者 黄一冰摄)
海口网11月25日消息(记者 李坤东)公交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被称为一个城市的流动“名片”。初步统计,目前,海口市公交客流量日均约达90万人次。城市公交出行条件是否便利,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活质量。立足于服务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需要,继狮子岭工业园区、海德路、滨涯路等一批公交盲点盲区一一被覆盖,夜间公交、旅游公交顺利开通后,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继续优化我市公交网络,提高公交保障能力。
记者调查:线路优化适应城市发展
11月17日,在市交通局的积极推动下,旅游公交B线正式延伸至海南东山野生动植物园。此举意味着,该景点长期没有公交通达的历史结束。
今年以来,根据城市发展和市民的出行需要,我市交通主管部门经过实地调研,已新开辟公交线路10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条,开辟了市区至狮子岭光伏产业园、海马二期以及药谷二期工业园区的公交线路,开通了旅游公交和夜间公交,公交线路不断向新建道路、新建居民区、景区、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以及郊区延伸。通过拉直“弯线”、冷热搭配、延长线路等措施,覆盖新出现的公交盲点盲区,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公交网络和完善市民的出行环境。
为保障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药谷二期工业园区、马村综合保税区等海口重点建设项目的交通出行,新开辟53路椰海大道至海马二期园区,54路新埠桥海新大桥至药谷二期园区。
同时,延伸24路公交车经海榆中线到达狮子岭工业园区,较好改善了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
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开辟46路汽车南站至那央村委会公交线路,方便府城镇那央村委会居民出行,新开辟12路市一中高中部至大昌村委会公交线路,开通55路海瑞墓至拨南村公交线路,方便长流镇拨南村居民出行。
为了提高公交保障能力,市交通局不断扩大公交覆盖面,夜间公交的开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为方便市民、游客夜间出行,开通了两条夜间公交将国贸、府城、秀英、海甸岛等区域晚上客流聚散地有效串连,让市民凌晨3点也能坐上公交车。
为解决公交车站到居民居住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市交通局已向市政府申请启动短程电瓶车公交项目,为市民构建更加便利的出行环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