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介路小旅馆林立
海口网8月20日消息 旅馆大多由个人住房改建而成、只有一个狭窄楼梯作为出口、旅馆入口被商铺包围。近日,有市民向人民网海南视窗反映称,海口府城地区的小旅馆管理混乱,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房间很小安全性较差
旅馆门口被商铺包围 8月19日,记者来到海口市府城忠介路看到,短短的百余米路段内,连续分布着十余家小旅馆。这些小旅馆几乎是四、五层楼的普通民居,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居民住房相差无几,只有外墙上悬挂的旅馆招牌告诉大家这里是旅馆。
一张木桌、一个住宿登记本、在加一名工作人员和一个“住宿请进”的木牌,这就是小旅馆的“接待处”,这些接待处一般都在一些商铺的门口,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发现这竟然是旅馆的接待处。
而小旅馆的入口则更难发现,一般的住客在接待处和工作人员商量好价格后,直接由工作人员带着,穿过整个店铺,在店铺的里面有个小门,这才是小旅馆的真正入口。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忠介路的多家小旅馆均为这样的入口。

只有一条狭窄的楼梯上下
旅馆出入仅靠一条狭窄的楼梯 为了弄清楚小旅馆内部的情况,记者以住客的身份进入多家小旅馆,实地查看了一番旅馆内的情景。
穿过一家店铺,记者来到一个狭窄的楼梯口,在楼梯口旁边有一间小房子,里面放置着电脑、营业执照、登记本等物品,属于小旅馆的“工作间”。顺着楼梯往上走,就是一间间被木板或者其他东西个出来的小房间,这些房间大的有10平米左右,小的仅6、7平米,房间内只有床、桌子、电视等物品,这些东西摆放完之后便没有多少空间了。
整个旅馆内的房间被分为有空调和没空调两种,价格分别为60元/天和30元/天。记者发现,整个旅馆只有一条宽一米多一点的楼梯供人上下,如果两个人相对走来,必须侧身才能通过。同时,记者还发现部分旅馆消防设施不齐备,具有很大的火灾隐患,如果发生火灾,后果将非常严重。

小旅馆安全隐患多
入住登记制度落实不严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记者体验的多家小旅馆中,仅有一家要求记者提供身份证登记,其余的旅馆有的对登记的事只字不提,有的则是只要有身份证就能入住,而不管身份证是否属于住宿者本人。
在部分旅馆内记者看到,旅馆房间内也有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个旅馆客房仅仅依靠一扇薄薄的木门来隔离房间和外部世界,而木门上面则是用铁丝网来隔开,根本谈不上有隔音功能。且部分旅馆内根本没有任何监控措施,这些都给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记者暗访的过程中,还不断有住客入住这些小旅馆。记者发现,前来居住的大多数是附近的学生以及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同时,部分本地的年轻人也三三两两的登记入住。
有几家旅馆互相挨着,有的旅馆挤在商铺中间,旅馆与商铺相连,没有一家家庭旅馆是独立的。有的旅馆两边商铺是食店或摆着易燃的杂货,有的旅馆楼下就是服装店。记者与一家门面相当小的旅馆的老板交谈,他说楼梯道狭窄,而且只有一个梯道,楼房是租来的,左右两壁连着商店,后面又临着人家的院子,他只是简易装修建成旅馆。
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防火部部长周天11月17日对记者说,所谓家庭旅馆,引用海南省地方标准《家庭旅馆质量等级的划分及评定》中的定义,即以家庭合法拥有的空置房为基本接待单位,以接待住宿旅客为目的,以个体管理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小型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它的主要设置方式分为单体式和附设式。单体式是泛指独立建造且主要用作家庭旅馆的建筑物,附设式是泛指附设于公共建筑或居住建筑的局部楼层中的家庭旅馆。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至2005年3月止,海南省的家庭旅馆已经从最初的几十家增加到761家,其中单体式的有587家,附设式的有174家。家庭旅馆逐渐发展成规模扩大化、功能多元化、装修高档化和设置复杂化。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消防安全管理,家庭旅馆的这些特点反而使其火灾隐患日趋蔓延。
调查之一:旅馆夹在居民楼中 11月18日19时许,记者来到海口市琼山区府城电影院附近的一个家庭旅馆前,一名姑娘守在门口边,她的面前摆着一张木桌,一本住宿登记本放在桌子上,一个木牌子靠着桌子,上面写着“住宿请进”,不时有人从她的身边进进出出。记者以住宿为由要进去,她让记者登记了房间才能进去,记者要求先看看房间以后才决定是否入住,她说房间没有什么好看的,入住后就会知道。记者称可以不看房间,只想在走廊里走走看看,她不同意。记者干脆亮出底牌,要看旅馆是否有消防安全设施,姑娘一听,脸色一沉不再理会记者。
记者离开那家旅馆,往忠介路的深处走去,看到街两边的家庭旅馆几乎是四、五层楼的,有几家旅馆互相挨着,有的旅馆挤在商铺中间,旅馆与商铺相连,没有一家家庭旅馆是独立的。有的旅馆两边商铺是食店或摆着易燃的杂货,有的旅馆楼下就是服装店。记者与一家门面相当小的旅馆的老板交谈,他说楼梯道狭窄,而且只有一个梯道,楼房是租来的,左右两壁连着商店,后面又临着人家的院子,他只是简易装修建成旅馆。
调查之二:旅馆竟没有消防设备 11月18日21时左右,记者拐进了府城宗伯里,巷头的几幢楼房就设有家庭旅馆。记者随意进入了头一家,值班的男青年倒也热情,有问必答。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工商、税务和卫生等部门发给的执照或证书,惟独没有消防部门发的证书,旅馆管理制度上虽然写着防火的条文,但是没有看到消防设备。
与这家旅馆斜对面的楼房比较宽敞,底层是房主的卧室,二层以上是旅馆。主人老太很随和,老太的女儿不好对付,问她们家中有否灭火器,老太的女儿说她们家没有灭火器,很多旅馆里都没有,她们管理得好,不会起火的。为啥不开第二个出口?老太称,开了第二个出口就不好防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