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红会重塑公信力
公众交流和体制改革是关键
赵白鸽接掌红会后,最大的任务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重塑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她的个人背景、作为女性的亲和力以及注重人性化工作的现代行政意识和经验,无疑对中国红十字会渡过难关是一个加分。但也必须看到,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之困,让任何一个掌舵官员必须直面多方面的挑战。
中国红会要重塑公信力,必须要兼顾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因素。红十字会是1864年由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Henry Dunant)发起成立的非官方组织,他通过一己之力,唤起了世界对人道、博爱、奉献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道德元素的重视和倡导。时过境迁,今天的红十字会已经发展成全世界组织最庞大、影响力最大的人道和慈善组织。而现实的情况是,各国的红十字会都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际上也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单纯的“非政府组织”。
目前红十字会在我国承担着四方面的任务:1.重大灾害中的救灾应急功能;2.国家的重要民间外交功能;3.重要的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功能;4.民间公益捐赠和扶助功能。同时,在传播人道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志愿服务等方面也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这一机构在功能上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民间公益团体”、“慈善机构”甚至是“医疗机构”去看待它。而长期以来我国官办慈善的体制和认识,也使得这个机构具有着强烈的政府色彩。正由于公众长期以来对红会的缺乏理解,当网络上对其透明和公正产生质疑时,公众对公益组织无瑕的道德预期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才汇成了一股“信任危机”的洪流。
而“信任危机”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公众的理解和信任是任何一个具有公益职能的机构赖以存在的基础。红会想要成功度过此次信任危机,从短期看,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和沟通,让公众了解和理解红会的性质和工作,以服务公众和社会的心态,小心谨慎地在各种职能中转换角色。而从长期来看,红会,以及其他历史上形成的有官方背景的公益组织,都必须要进行体制的改革,在新形势下建立起与政府更为广泛、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具体于红会而言,核心是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重新定位红会的性质,平衡公众预期和实际需求;同时理顺总会和地方红会、行业红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毕竟在如此庞大又复杂的组织中,任何一个局部的失误和过错都将会被红十字这个品牌而放大,并给红十字抹上污点。(侯雪竹)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