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琼山区三门坡镇大水村,一座约10米高的纪念碑记录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1942年1月,大水战斗在这里打响,持续了5天4夜。
在这场规模大、耗时长的战斗中,上万名群众不畏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支援前线作战。在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的带领下,有力反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保卫了琼文抗日根据地。
琼山区三门坡镇大水革命烈士纪念园内大水战斗场景浮雕作品。记者 苏弼坤 摄
军民携手抗击强敌
1942年,全民抗战的烽火已经点燃,琼崖国民党顽固派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进攻抗日根据地。发生在这一年的大水战斗是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和琼崖国民党顽军的一次主力决战。根据中共琼崖特委第三次执委会精神,琼文、羊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坚决打击向抗日根据地进攻的国民党顽军,中共琼山县委配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主力作战。
1942年1月17日晚,国民党琼崖守备副司令李春农率部从谭文出发,经三江乡向文昌县锦山乡海边进发,企图接收从广州湾运回的军用物资。琼崖抗日独立总队获悉情报后,进行了周密部署。1月18日下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派出兵力,在斗门村将李春农击毙。随后,国民党保安第七团第二营营长李紫明带领该团残部继续向锦山行进,接运军用物资。1月23日夜间,国民党顽军企图取道大水村,退回谭文。1月24日拂晓,在大水溪冲湖桥边,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支队遭遇敌军,至此,大水战斗打响。
这次战斗中,上万名群众主动支援前线。大家冒着枪林弹雨,把食物送到战壕里;同时,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缝衣洗衣队等,积极救治伤员,并把战斗所需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经过5天4夜的激战,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弹药消耗过大,得不到补充,也没有后续的增援部队投入战斗,而国民党顽军的大批援军却赶到,战斗十分艰难。为保存实力,1月28日黄昏,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不得不决定撤退。
“这次战斗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战史上是空前的。”近日,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林书忠告诉记者,大水战斗虽未能彻底歼灭国民党顽军李紫明部,但仍给了国民党顽军以沉重打击,使国民党顽固派再也没有能力向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发起大的攻势。
革命精神代代流传
战火已熄灭,革命精神代代流传。1957年,大水村建造大水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1983年,碑两侧建起两座纪念亭,这便是远近闻名的大水革命烈士纪念园。
走出大水革命烈士纪念园后门,顺着坡道下行数百米,便是当年大水战斗时,围困敌军的5间房屋。“当年,许多村民主动给战士们送吃的,外乡的百姓也冒着枪林弹雨赶到前线,把食物送到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的战士们手中。”大水村村民云惟山的父亲云大丰是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队员。云惟山从小就爱听父亲讲述革命故事,如今,年过7旬的他还时常走进纪念园,为游客们讲述大水战斗的往事。
现在,屹立在村外的大水革命烈士纪念园成为了人们缅怀烈士、回顾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节假日,便会有党员干部、在校师生、企业职工等来到这里,聆听革命故事、接受红色洗礼。同时,三门坡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组建了解说员队伍,向人们讲述革命故事,弘扬红色精神。
前往大水村的路上,火山荔枝树、槟榔树生机勃勃,农户们在田间忙碌,照料着一株株“致富树”,期待着又一年的丰收。近年来,大水村和周边村庄的村民们依靠荔枝、胡椒、槟榔等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美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守富介绍,眼下,美城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2.1万元。
未来,大水村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充分利用其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特色产业,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让红色资源绽放新时代光芒。
琼崖抗战大事记
1942年春
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派第一支队第三大队进入儒万山,琼山一、二区委紧密配合第三大队开展游击战争,相继建立区、乡抗日民主政权。
1942年3月
琼山县抗日游击指挥部成立,受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和琼山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双重领导。
1942年5月
草禄伏击战中,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不仅成功击溃了日军,还伏击日军军车1辆,歼敌30多人,缴获轻机枪1挺。
1942年6月
琼崖特委发出《关于目前琼崖局势的指示》,要求根据地党政军民团结一致,粉碎日、伪、顽的进攻。
1942年9月
中共琼崖特委第四届第九次执委扩大会议召开,对反“扫荡”、反“蚕食”作出部署。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