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五”期间提出工业向宜居城市转型,将海口定位于“阳光海口,娱乐之都,品位之城”,到贯彻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再到落实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把海口建设成“美丽风光养眼,良好生态养身,幸福感受养心”最佳人居地,海口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围绕着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主题,海口市委市政府不断“完美”209万百姓的幸福家园蓝图。
“我终于成了真正的城里人” 旧城改造打造宜居社区
今年40多岁的老黄,自从入住玉沙村改造安置房之后,有了新的习惯:他每天都要站在自家的阳台上,近处看看商铺整齐、高楼林立的海口市最现代化街区国贸,再往远处看郁郁葱葱的万绿园、车水马龙的世纪大桥,蔚蓝色的大海与天空连成一线。这样的场景,尽管看了2年多了,可老黄还是看不够。“这样的环境,以前可是想也不敢想呀!”老黄说。
老黄是原玉沙村村民,从小就在村里长大的他,见证了玉沙村一步步的变化。改造前的玉沙村,处处是村民无规划的乱搭乱建,电线密如蛛网,让人头皮发麻。狭窄的小巷还要放养猪、鸡、鸭,地上更是污水横流,脏乱不堪。而如今,小巷被宽敞的柏油马路所替代;原来各种破旧的居民小房,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大厦拔地而起。
2日,记者走进老黄的家,原来的老屋置换成4套明亮大气的单元房,现代家具一应俱全。原来家里10口人住在一起,现在老两口也有了独立的空间,还能和孩子们住在同一楼层。一家人能够住在一起,既有独立空间,又不会相隔太远方便彼此照应。
“以前的玉沙村破破烂烂的,又脏又臭,改造后就不一样了,街道整洁,房屋整齐,小区绿化非常漂亮,说出来都觉得底气十足,我觉得自己第一次成为了真正的城里人!”老黄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安置房,1至3层为商业铺面,4至23层为玉沙原(原籍)村民的回迁住房,以高雅别致的黄色和灰色为主,具有现代化气息。
据史载,海口玉沙村始建于明代,因其村前沙滩绵延,洁白如玉,故得名“玉沙”。据村里老人回忆,随着玉沙村人口不断增多,居住面积不断扩大,变成了海口最大的城中村。要是远离闹市区,玉沙村也许不会这么引人注目,但偏偏它的旁边就是海口市繁华的国贸,周边集结了众多高档住宅、写字楼及商业配套设施;又毗邻海口市最大的开放性热带海滨生态园林风景区——万绿园。曾经的玉沙村,既是一道明显的城市“伤疤”,又是一块风水宝地。
为了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把海口建设成为全国最精最美的省会城市,海口市政府于2006年5月作出了《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决定》,提出在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改造玉沙村、海甸溪两岸等片区;2007年9月再次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市旧城区(城中村)改造的决定》,提出力争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完成玉沙村等旧城改造任务,使旧城区(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形象明显提升、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的目标。如今,玉沙村改造已完成,原住村民也回迁,已经彻底摆脱了伤疤,成为了一块真正的宝地!
“放心孩子自己上学了” 道路改造小路变通途
以前的朱云路,仅有9米宽,却承接着大园路和红城湖路上车流人流的往来通行。“平时就容易堵,到了上下班、上下学高峰期,这里真是堵的一塌糊涂呀!”原来住在甘蔗园的张先生回忆道。
张先生说,朱云路周围分布着琼山三小、琼山二小、府城小学、海南中学、海师附中、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高等技工学校等8所学校,朱云路改造前,每到放学,这里就堵得根本动不了。而且公交线路无法普及,出行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时候只能靠“摩的”出行,十分不安全。
现在的朱云路,拓宽40米,车行道宽21米,长961米,双向4车道,车辆从大园路到红城湖路变得十分顺畅,大大地缓解了交通堵塞。“朱云路变化太大了。”在朱云路上做生意的韦大姐说,朱云路现在修得很宽敞,还安装了路灯,以前困扰朱云路的卫生差、治安差、交通不便等问题都迎刃而解,很多市民晚上都乐于出来散散步,她现在也敢营业到深夜再关门了。“现在小孩上学也不用再担心安全,让他自己走路去就行了。”韦大姐说。
朱云路改造,仅仅是朱云片区旧城改造的一个缩影。琼山区府城镇是海口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朱云片区作为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因历史原因,存在着大部分房屋建筑密度过大、居住环境恶劣、道路系统不完善、公共绿地和休闲活动场地缺乏等突出问题。
为加速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海口市琼山区着力推进府城镇朱云片区、墨客片区、夏瑶片区三个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此举将进一步改变千年府城的面貌,提高府城25万人口的人居质量。根据规划,改造后的朱云片区将形成“三轴、两节点、多组团”的总体结构。
琼山区希望通过朱云片区的旧城改造,更好地保护延续府城历史文脉,提升街区品位,疏解交通,改善现有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就业环境,并疏解城市功能,改变府城商业单中心发展的模式,并且通过城市设计和街景整治,创造富有魅力、易于步行和多样文化的城市街区。
商业圈四处崛起 多重格局让随处购物成为现实
提起海口的商圈,长久以来人们印象中首数海秀东路商圈、解放路商圈。70后的刘小姐记得,读高中的时候去买衣服,唯一的去处似乎只有这两个地方。海秀东路的衣服稍微好些,解放路上则可以“淘”到不同档次的衣物。
而在她大学毕业工作后的几年,她觉得自己可以逛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与海秀东路平行,万国大都会使得大同路一带的商圈变得更为热闹。到了国贸,可以逛宜欣商业广场、上邦百汇城。去了府城,步行街附近进驻了很多品牌商店,还可以逛逛天茂百货,品种众多。
购物、吃饭一条龙,海口中心城区崛起多个商圈。2007年前后,宜欣商业广场、大润发超市、上邦百汇城、家乐福超市相继在国贸开业,让国贸商圈“重现生机”,而去年家乐福超市落户红城湖路,也让大家看到了府城商圈的购买力。
而通过旧城改造,一些城中村也收获了商机。近期,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民受益模式的玉沙·京华城招商推介会召开,投资2亿多元改造的玉沙·京华城开始全面招商,涵盖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社交、文化六大功能,可以满足海口市民及岛内外游客的全方位需求。目前已有多家国内外的高端知名品牌陆续进驻或达成合作意向,而东方广场、美都家电等本地品牌也纷纷加盟,采取开放式组团化的布局,全力打造海口新型商业模式。玉沙村回迁的原籍村民还可以从中获益。
据初步统计,海口“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商业网点面积将达500万平方米,拟规划建设的包括海口秀英港商贸旅游综合中心、丁村美居物流城、美丽沙商业街、海口会展商业中心、东海岸贸易旅游综合中心、西海岸大型购物中心等等。海口市商务局商业网点办公室工作人员分析,海口商圈逐步向城乡结合部拓展延伸,在有效分流各大商圈消费群体、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的同时,海口商业圈在空间布局上也日趋合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