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农家乐里的记忆
何文轩堂的八幢房子的结构采用高脚木屋形式,整体高出地面1.3米,但由于地势低洼,仍时常被淹。每幢木屋内设多个房间,由环形走廊连接。房间配备齐全,床、衣柜、桌椅、茶几一应俱全,供文员、翻译、秘书、海员使用。其它地方分布着工人住的平房、做饭用的伙房,还有种着五六十棵椰子树的“椰子园”,以及龙眼、黄皮、石榴、木瓜等果树,同时散养了不少鸡、鸭,供船员及家属食用,这可谓我们如今所说的“农家乐”。
这个“农家乐”最特别、最有趣的地方要数鱼塘。何文轩堂距海仅百米之遥,船员在休息之余,时常到海边散步、观光,到鱼塘下网,玩得不亦乐乎。鱼塘与海相连,涨潮时,拉起木闸门,放水进来,退潮时,放下渔网,放水出去,十多斤重的鱼、虾、螺、螃蟹、乌龟就乖乖落网,成了盘中餐。
“我在侨中读中学时,经常来鱼塘玩。那时在鱼塘边上准备个火炉,鱼抓上来就烤,烤熟了把鱼鳞一刮,肉又香又嫩。”回忆往昔,何子健兴奋地用手比划着,脸上泛起红光。何子健的堂姐何碧玲说,1948年的一场大台风吹塌了侨中的女生宿舍,15岁的她住进了爷爷的何文轩堂。因为这块地没有围墙,周围六灶村的村民和孩子也经常来这里摸鱼、捞虾。日头毒时,孩子们就躲到高脚木屋下乘凉,涨潮时,水漫过木屋下的沙地,浸在水里十分清凉。
3 如今已成居民区
何碧玲说,爷爷何达启在海口拥有南发公司、琼盛号等多家知名企业商号和众多房地产,投资涉及航运、陆运、热作农业、商业贸易、房地产、戏院、书局、邮局等行业,成为当时海口的首富,被清政府授予花瓴候选同知,1931年病逝于海口。此后,由于日军入侵,何家的生意日渐萧条,何文轩堂也慢慢衰落。
“1952年土改时期,何文轩堂交由海南行政区政府相关单位使用,高脚木屋变成了单位员工的宿舍区。直到1983年,何文轩堂地上所有的建筑物全部被拆除。”何子健说。
记者跟随何子健来到何文轩堂位于盐灶村的旧址,这里已不复往昔景象,高矮交错的楼宇、来往穿梭的居民、路边吆喝的摊贩提醒人们,何文轩堂已是“过去式”,仅有个别年长的老居民听说过“椰子园”,何文轩堂的历史已鲜有人知了。
相关链接:
儋州农家乐生意异常火爆 小长假景区自驾游持续升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