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郑也夫。网络资料图片
中国12年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试机器?日前,广州举行首期广州教育大讲坛,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郑也夫作为讲坛主讲人之一,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现状。
郑也夫把中国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之后、大学教育之前)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教育机构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他甚至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郑也夫列举了德国的教育模式,认为其值得借鉴。德国采用三轨制,在小学四年后学生分流成三种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各占1/3。其中只有文科中学的学生才会走进大学,而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都会进入职业学校。而德国的职业学校与大学没有地位上的优劣之分。
然而,郑也夫也指出,中国要学习德国的分流模式还有很大障碍,首先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办得不好,与高等教育地位悬殊太大。其次全社会都存在学历竞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