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就有一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天津女大学生宿舍内烧炭自杀,不过也只是引发人们几声唏嘘。而实际上,搜索“女大学生烧炭自杀”这样的关键词能出来很多的案例。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都选择自杀?
我们常常喜欢说,那个谁谁谁,她不是自杀,是这个社会逼死了她。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社会性和群体性,我们不可能因为社会的压力而摆脱社会人的身份。
首先,自身特殊的经历使得部分人在群体中处于不平等或被忽视的地位。这种经历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的,如死者吴昕怡就是因为在大一想献血时意外查出了被查出大三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被人们当作是和自己不同的个体。朋友和老师与她的沟通越来越少, 她不去上课也没有人关心,她烧炭的那一刻,辅导员老师也未能听从她母亲的急迫嘱托,去宿舍看一眼,直到死后尸体才被发现。
其次,社会对个人造成的压力过大。如果仅仅是因为与周围的人有些许不同倒也没什么所谓,但吴昕怡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就是没有发展到肝炎的情况下,学校建议休学、朋友开始孤立她,对她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这成为了她自杀的诱因。这其实是相当大一部分人自杀的原因。升学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各种各样的压力使人们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最后,个人抗压能力不够强。其实抗压能力是相对的,也许是社会的压力过大,也许是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够强。但从吴昕怡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敏感而内向的。被查出带有乙肝病毒后,她渐渐封闭了自己,而宣传委员落选可能也是压弯她的其中一根稻草。从她的遗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挫折,大多数是自寻烦恼,我救不了我自己。”
将整个事件拆开,我们可能觉得每一件事都是小事,都不足以造成这位少女的自杀,但一个个微小的诱因堆积起来,最后就导致了这样一个悲剧收尾。坦白说,一辈子那么长,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寻死的念头,在那个关键的节点,如果自己的负面情绪得到了排遣,或者社会让你看到了希望,正好出现了让你觉得开心快乐的事情,甚至或许只是因为你没有寻死的勇气,你就活了下来,忧伤或者快乐地继续生活。但如果这个时候,也许只是吴昕怡顺利地网购了一盆苹果炭这个小环节,就会造成最后年轻的生命消逝。
许多人特别是高学历者频频自杀应当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深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社会能够多给别人一些宽容与理解的目光,如果个体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够多看到一些希望,我们为什么要自杀?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