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中国经济底气仍在 前景可期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12-14 11:39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徐翔

  年关将至,回望2015,中国宏观经济困难重重,这集中体现在“增速放缓”上。从2014年GDP全年增速7.4%,到201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7.0%,甚至第三季度的6.9%,“增速换挡”已成事实。此外,外需不振导致出口下降,房地产市场低迷进一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都为中国经济笼上一层“雾霾”,“中国经济衰退论”也卷土重来。然而,“雾霾”之中也有“光亮”,中国经济也不乏新的亮点,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中国经济衰退论”站不住脚。那么,中国经济的“底气”是什么呢?

  第一,从短期来看,居民消费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笔者研究,从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同步上升。其中,服务类消费的增长尤为迅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在今年整体经济下滑趋势比较明显的大前提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居民消费衡量指标仍然保持了接近11%的中高增速,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尽显。

  第二,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仍有很大潜力。北京大学林毅夫指出,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个相当大的技术产业差距,产业升级过程中拥有后发优势,未来10年内中国经济增长仍有达到8%增速的潜力。清华大学李稻葵等的研究将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分成三类,分别是政府体制和基本的政治稳定性,基本的人口健康和教育水平,以及是否对发达经济体开放。不难看出,中国同时满足这三项标准,经济增长潜力十分可观。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都证明中国经济在中长期确实具有较高增长潜力,不必因为短期存在的诸多困难对中国经济丧失信心。

  第三,改革是中国经济克服困难、实现中高速增长的核心手段。最近一段时间,“供给侧改革”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供给侧结构改革旨在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困境可谓对症下药。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而以需求刺激为主的调控政策被证明实际效果有限。政府将改革重点从“需求”过渡到“供给”,通过“供给侧改革”,在“十三五”期间力求优化经济结构、淘汰过剩产能,实现增长模式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短期、中期还是长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都有充足的发展动力和较大的增长潜力。短期内遇到的诸多困难,都将随着改革的深化得到妥善解决,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仍然十分光明。

 

 

相关链接:

中国经济与房地产关系密切 房地产业要转型
中国信心从何而来①:立足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习近平经济观:网络强国战略壮大互联网产业 助传统产业升级
11月宏观数据预示经济正在进入短期企稳阶段
互联网:浙江经济的新基因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发展新动能渐显

 

相关链接: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发展新动能渐显
11月宏观数据预示经济正在进入短期企稳阶段
互联网:浙江经济的新基因
中国信心从何而来①:立足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习近平经济观:网络强国战略壮大互联网产业 助传统产业升级
中国经济与房地产关系密切 房地产业要转型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作者:张琳] [编辑:林明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