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山珍海味,最入味的依然是家乡的土味
久未谋面的亲人们相见,忆乡情,话家常,仿佛有道不尽的话,一转眼便要天黑了。晚7时,一声嘹亮的“开席哟”,热腾腾的海南八宝饭,飘香的发财添带仔,刚出锅的何家富贵鸡……被端上团圆桌,陆续入席的何家子围坐一桌,你给我倒茶、我招呼你吃菜……斟满的酒杯,首先被大伙端起,一饮而尽,何氏家族迎来了第111个新年。觥筹交错间,互诉衷肠,真挚的情、家的氛围在饭桌上越发浓烈。
难得相聚的何家人在叙旧。
“心头的味道,从童年一直挂念到今天。不管走到哪,最好吃的还是家乡的土味。”“何家大院”创建人何达启的孙女,今年89岁的何月清住在这座大宅直到成年,几十载光阴一瞬即逝,但少女时期,大院里过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大年初一起来洗漱后,无论老少,都要吃‘斋菜’,寓意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回忆起少时大院里过春节的场景,何月清说,斋饭会在初一凌晨准时被摆上供桌,一共分成五件五碗,吃的斋菜一定要有吉祥寓意,茄子,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水芹,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那一天的斋菜,都是叔叔亲自为我们做的,那个味道,会记住一辈子。”
年年有“鱼”。
“姐姐,三年没见了,心里一直挂念你,这回,咱们姐妹俩终于可以好好唠嗑。”刚从湖南风尘仆仆赶到“何家大院”的何掌玉与大姐何碧珍紧紧拥抱在一起,相拥而泣。1980年,何掌玉随丈夫专业到湖南,自那起,便鲜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此行回来,看到那么多从小一块在大院长大的兄弟姐姐,这位老人不禁喜极而泣。
“小时候,我就住在那座欧式风格的小楼里,宅子里小孩多,每到除夕晚,母亲便会把提早为我准备的小洋裙放在床头,洗完澡,穿上新衣裳,跟着兄弟姐妹们一块守夜。”何掌玉说,自年三十晚起,大宅里所有的灯都会亮着,一连数天直到初四天亮,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
蒸炉上的发菜。
“初一凌晨,大院里就会开始放喜炮,喜炮一直从二楼挂到庭院里,可长了。”何达启的孙女何黛霞在这座大院住到11岁才搬离,这里处处留着她童年的记忆,“燃完喜炮,我们这群孩子就会拿着小蒲团,去给长辈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能收到鼓鼓的红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