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将书籍分类摆放。 记者 黄一冰 摄
记者孙衍玲 陈丽园
近日,海口日报“暖心小站”建立的6个“图书漂流站”相继与读者见面后,大受读者欢迎。不少爱心市民把自家珍藏的图书捐出来参与“图书漂流站”活动,一些单位、团队也表示想共建“图书漂流站”,让书香飘满海口。3月14日,海口日报“暖心小站”联合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建第7家“图书漂流站”,给市民又增添了一处休闲阅读的好去处。
读书 让城市散发浓浓书香
“这些书有一部分是我自己的作品,一部分是我精选的书籍,希望市民能够喜欢。”3月14日,看到关于本报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消息后,我市著名作家乐冰精心挑选心爱的书籍和自己的作品,捐赠给本报“暖心小站”。
乐冰说,大家可以将看过的书籍拿出来和市民进行分享,一个城市如果形成读书的风尚,那么这个城市就会充满活力,就会与众不同。
得知本报“暖心小站”将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第7个“图书漂流站”,3月14日上午,南方出版社整理了200多本书籍捐赠给本报“暖心小站”,记者看到捐赠的图书里有《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海之南》、《中国书业备忘》等,市民可以通过书籍深入了解海南文化名人、海南历史文化,以及中国书业30年风云中值得回味的片段。
“这些书籍值得大家阅读,希望我们捐的这些图书能让海口的书香味更浓。”南方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说,“图书漂流站”可以给更多人提供接触多种类书籍的机会,让书籍在流动中发挥作用,实现传递知识的价值。一个个社区如果形成了读书风尚,那么整座城市就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文明是一座城市的追求,而书香写就了一部城市文明的最美诗篇,让个人与这座城市内外兼修,完美统一,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息。”南方出版社的负责人表示。
捐书 供市民一起分享交流
3月14日下午,本报“暖心小站”把获捐的书籍送到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中心负责人表示,“青少年阶段正好是塑造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最好时机,我们希望能够借‘图书漂流站’平台,提供好书给孩子们阅读,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孩子们爱书、文明取阅的良好习惯,逐渐引导整个城市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工作人员接过图书后,把书籍一本本分类往书架上摆放好。“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图书漂流活动可以更好地萌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让孩子带动家长一起阅读,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活动中心工作人员王珍妮说。今后“图书漂流站”将继续征集积极向上的青少年读物、亲子关系书籍等,小朋友们可以向漂流站借书回家看,同时也可把自己的爱书捐到漂流站,与其他小朋友共享。
在现场,市民罗婕女士了解“图书漂流站”的功能后也表示要捐书。“家里有不少青少年读物,孩子们每个阶段的阅读兴趣都有所改变,以前的一些书不知道怎么处理,也不舍得丢掉。”罗婕说,回家后就把书整理出来,捐到“图书漂流站”供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海口网3月17日讯)
“图书漂流站”
第六批获捐书目
《乱世枭雄 曹操》、《重农嫌佐 晁错》、《变法闯将 商鞅》、《封建叛逆 李贽》、《华夏先哲 孔子》(3本)、《务实先贤 王充》、《启蒙先驱 王夫之》、《革命元勋 李大钊》(2本)、《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冯白驹》、《琼崖革命先驱 王文明》、《开国大将 张云逸》、《明代岭海巨儒 钟芳》、《明代海南才子 王佐》、《南宋名相 赵鼎》、《东山再起的李纲》、《九死不悔的逐臣 李光》、《柳寓儋州的苏东坡》、《海南走出的文化大师 岑家梧》、《岭南第一校长 陈序经》、《琼崖辛亥革命先驱 林文英》、《宋氏家族奠基人 宋耀如》、《海南科举第一人 张岳崧》、《刚正的改革者 海瑞》、《岭南人士之冠 唐胄》、《贬琼抗金名臣 胡铨》、《根系琼崖州的明相 李德裕》、《岭南仙才 白玉蟾》、《自然海南》、《乡土海南》、《物种海南》、《古今海南》、《特色海南》、《祖宗海》(10本)、《中国家风家训故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读》(10本)、《德行天下》(20本)、《中国象棋致胜要略》、《中国孩子成长手册》、《格列佛游记》、《故事大王》、《惊险大王》、《浮生故事》、《红雨轩》、《一个人的空城》、《华语诗歌年鉴》、《回家吧 海鸥》、《海鬣蜥安迪》、《结构力学入门》漫画、《猫咪想的和你不一样》、《爷爷变成了幽灵》、《为何我的猫咪会这样》、《小贝流浪记》、《蚊子干嘛老叮我》、《101忠狗》。
(记者孙衍玲 整理)
孙悦尔:最大的休闲是读书
记者孙衍玲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让我增长不少知识,我喜欢读书。”3月14日,8岁的孙悦尔告诉记者,在她家里,随处可见各种书籍。这个小书迷,平时除了写作业和户外活动外,时间几乎都用在阅读自己喜欢的各类书籍。
说起自己与书结缘的故事,孙悦尔清楚地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书《不一样的卡梅拉》,那是一本图书绘本,可爱的插画、简洁的文字让刚开始认字的孙悦尔爱上阅读。妈妈看到她对阅读如此感兴趣也愿意给她买书,《法布尔昆虫记》、《窗边的小豆豆》等一些少儿绘本都让孙悦尔读得津津有味。“那时候她才一年级,认识的字也不多,不懂的字就会来问我,慢慢地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我也很高兴。”孙悦尔的妈妈唐女士说,阅读让孙悦尔懂得不少知识,有时候还会突然冒出些科普知识。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孙悦尔逐渐迷上校园小说系列,生动的校园故事贴近她的校园生活,在学校里也时常和同学分享读后感,相互之间推荐好书。《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是孙悦尔喜欢阅读的图书之一,经常被书中的故事感动,也经常把书中的情节与父母、同学讨论,汲取书中的正能量,培养善心,帮助自己成长。
妈妈唐女士称,孙悦尔这个小书迷可不是随便说的,在家里,平时无事就拿着一本书坐着看,睡前不读书就会翻来覆去睡不着……回老家什么都可以不收拾,一定会带上几本书,阅读成了孙悦尔不可或缺的休闲方式之一,而买书也是她最期待的。
有一次在校园的跳蚤市场上偶然买了一本《笑猫日记》,看后对这套书念念不忘,让妈妈帮忙把整套书买回来,唐女士找了好久才找到这套书。
“家里有四百来本书,这些书有些是亲人、老师、同学推荐的,也有一些是自己去书店翻阅后买的。”孙悦尔说,家里的书基本上阅读完三分之二,有些则反复阅读多次。从一开始的天文地理各类图书都阅读,到慢慢地有偏向性地阅读。孙悦尔说,书中的知识无穷无尽,书中的故事让她学会思考,而她也会把自己的书捐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和她一起遨游书海。
何佳轩:书中藏着无限美好
记者 陈丽园
“哇,这么多好书,很多我儿子喜欢的图书,我可以挑几本回去给他看吗”。3月14日,在海口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何先生指着书架上的书籍问工作人员,“当然可以,我们‘图书漂流站’的书都是可以分享的。”听到工作人员的答复后,何先生随即挑了几本名人故事的书籍,“我儿子是名小‘书虫’,这几本书他两天就可以看完了。”
何先生的儿子何佳轩今年11岁,在两岁多还不识字时,就喜欢看没有文字的绘画本,他从图中了解书中的内容和故事。认字以后,何佳轩开始喜欢看故事书,只要一有空,他就抱着书不放。
“他都是班里订书最多的学生。”何先生说,从一年级开始,他就给儿子订故事书,一个学期一订就是几百块钱,但都不能满足儿子的阅读需求。为此,何先生还去省图书馆给儿子办借书证,“他看书特别快。”何先生说,有一次经历让他印象特别深刻,他买了一本六十多块钱的《哈利波特》送给儿子,第二天儿子就告诉他已经把书看完。
“他一般写完作业才看书。”令何先生很欣慰的是,儿子的成绩不错,每次考试,作文分数都接近满分,语文老师也表扬何佳轩的文字功底好。”
在聊天中,何佳轩不是引用一些名人名言。问到为什么喜欢读书时,他引用马克思的“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及朱熹的“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他说:“时代发展到今天,千变万化,但我对书的痴迷始终没有改变。读的书越多,悟的道理也越多。”
“在书的王国里,没有人会阻挡你遨游的脚步,书里有着很多知识和道理,道理是靠领悟出来的,知识是学不完的,所以书是读不尽的。”何佳轩说,读书让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无限美好,生活里,没有了书就像没有了阳光一样,生活会变得暗淡无比。
相关链接:
“图书漂流站”进社区 200本爱心书籍开始飘香流动
“图书漂流站”进滨濂南北社区:培养阅读兴趣 拉近居民距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