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4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主题为“每天一点碘,健康多一点”。卫生部门在海口公园和市内多个社区组织开展了现场宣传活动。有市民提出,生活在近海城市是否不用担心缺碘的问题,如何科学补碘才能健康有效?疾控专家表示,虽然海南属碘低缺乏地区,但由于外环境缺碘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仍需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海南人,沿海城市不是缺碘“安全区” 需长期食用碘盐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5-15 21:20

  海口网5月15日消息(记者李晶晶)今天是第24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主题为“每天一点碘,健康多一点”。卫生部门在海口公园和市内多个社区组织开展了现场宣传活动。有市民提出,生活在近海城市是否不用担心缺碘的问题,如何科学补碘才能健康有效?疾控专家表示,虽然海南属碘低缺乏地区,但由于外环境缺碘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仍需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碘缺乏病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克汀病、聋哑等。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海口市疾控中心非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朱庆介绍,缺碘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等,妇女和儿童是碘缺乏最主要的受害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会对新生儿和婴幼儿造成的智力的损伤,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二十多年来,海南居民碘盐食用率持续提高,碘营养水平明显改善,碘缺乏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2010年,海南省级水平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目前,海口市正在开展水碘基线调查,以掌握全市水源的碘含量。朱庆表示,不少居民认为常吃海产品不会缺碘是一个认识误区,沿海城市并非碘缺乏病的“安全区”。

  完善防治碘缺乏病机制

  碘缺乏危害是自然环境缺碘造成的,而自然环境缺碘状况是无法改变的,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育龄妇女、孕妇、哺乳妇女、婴幼儿和儿童等重点人群尤其要保证充足的碘摄入。

  据介绍,海南仍属于碘低缺乏地区,普通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的碘量应为150微克,但海产品仅能提供2微克的碘含量。因此,除食用菠菜、芹菜、海带、紫菜等碘含量高的食物外,目前最直接有效的补碘方式就是食用碘盐。

  海南省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碘缺乏病的现状,海南将继续完善防治碘缺乏病长效工作机制,呼吁群众食用碘盐;同时,盐务部门要加强打击私盐力度;协调发展改革、盐业部门对生产非碘盐盐场采取转产、关停等综合治理措施。

  疾控专家建议居民到正规商店购买有碘盐标志的合格碘(食)盐。碘(食)盐应使用陶瓷制品或棕色玻璃容器储存,存放在干燥、背阴处,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以免碘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相关链接:

“遇见海口 一‘盐’为定”旅游路演活动在台北举办
海口排查食盐销售点 暂未发现“臭脚盐”
海南推动古盐田古村落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网传加碘盐会致癌和不孕不育 医生:没有直接关系

 

相关链接:
网传加碘盐会致癌和不孕不育 医生:没有直接关系
海南推动古盐田古村落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海口排查食盐销售点 暂未发现“臭脚盐”
“遇见海口 一‘盐’为定”旅游路演活动在台北举办
一起聊聊碘的作用
[来源:海口网] [作者:李晶晶] [编辑:金慧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