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0时30分。沈阳高铁工务段钢轨打磨专修队队长郑明皓正带领他的队员们正顶着燥热的空气在哈大高铁上忙碌着。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郑明皓:用“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根钢轨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6-26 14:52

6月23日,0时30分。沈阳高铁工务段钢轨打磨专修队队长郑明皓正带领他的队员们正顶着燥热的空气在哈大高铁上忙碌着。他平稳的推着钢轨打磨机在线路上匀速行进,砂轮与钢轨接触的地方,溅起一串串璀璨的火花。

哪里需要哪里就是家

“天窗结束后,大家检查一下各自的工具,明天我们到长春西站参加天窗修,10点乘汽车准时出发。”5月11日凌晨3点多,高铁夜间天窗还未结束,郑明皓便接到了调度命令,开始准备下一个天窗的打磨工作。

漂泊是郑明皓工作的主旋律,由他和四名职工所组建的钢轨打磨专修队,是高铁线路上唯一的一支钢轨专业打磨队伍。郑明皓驾驶着他那辆载满各式的机具、材料的白色货车长期奔波在高铁的沿线上。工作安排在哪里,家就安在哪里,自打磨专修队成立后,郑明皓就成了实打实的“大忙人”,开始了他的吉普赛式生活。

郑明皓一天的工作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下午两点半,他从公主岭赶到长春西高铁工区后便忙着准备作业方案、召开施工例会、检查修理作业机具、班前点名会……一直到晚上9点多,他才有时间休息片刻。而到了晚上11点,他又得和大家一起准备出工了。

“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家”。为了满足钢轨打磨工作要求,郑明皓根据高铁线岔变化情况不断调整作业位置。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要迁移20多次,郑明皓的足迹几乎遍布哈大、盘营、沈丹每一个角落,而经他打磨后的钢轨笔直锃亮,轨面犹如镜面般光洁滑润。

入了行就不能当外行

郑明皓坚持标准,不怕脏,不怕累,肯吃苦,善于钻研思考,积累了丰富经验,对钢轨打磨中出现的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同事们都称他为王牌钢轨“整形师”,也有人戏称他是高铁打磨的“大工匠”。

其实,钢轨打磨专修队成立时,对于即将要接手的高铁钢轨打磨工作,郑明皓完全还是一个外行。那时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汽车驾驶员,当时他得知钢轨打磨专修队急缺一名既能驾驶汽车又能完成钢轨打磨的作业人员,对钢轨打磨工作有些了解的郑明皓毅然放弃了原来较为轻松的工作岗位,便主动请缨来到了钢轨打磨专修队,一直干到了现在。

入行就不能当外行。性格坚韧的郑明皓可不会轻易让工作生活中的难题把自己困住。他克服家庭生活的影响,尽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工作上。

身为“新人”郑明皓的每次天窗作业前,他会提前到岗,整理好当日作业的各种材料,为“师傅”准备打磨工具。打磨过程中,“师傅”在前面操作,他会紧紧地跟在旁边,仔细观察“师傅”每一个动作,把它记在心里。遇到有一时弄不懂的地方,他会拿出小本子,先把问题记下来,待到“师傅”忙完工作有空,再一条条请教解答。

他说:“学习业务的诀窍,不但要多向师傅请教,深入理解工作原理,还要多动脑筋多动手。高铁钢轨打磨讲究速度、角度、力度,自己得花时间去练,花的时间多了自然就熟练掌握了。”

他这样坚持不懈地学习,不但让他钢轨打磨技术业务日益精湛,连轮对与钢轨轨面间较为复杂的轨轮关系也能够基本掌握,成了打磨队里的业务骨干,逐渐超过队里的那些老师傅。

然而在业务上崭露头角的郑明皓并没有满足“只是胜任岗位工作”的普通要求,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在郑明皓看来,敬业才能立业,工匠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概括起来是这样朴实的三句话:“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把基本技能练成绝活

钢轨打磨,外行人看似粗活,但在郑明皓眼里,钢轨打磨是项技术活,要求精度高,堪比绣花。讲理论一般作业人员都头头是道,可硬把技能练成绝活,就没人能比得上他。

为了能够熟练地掌握高精度打磨设备的操作特点,郑明皓不知熬过多少通宵。别人劝他:“郑队长别着急,慢慢学。”他却说:“我是钢轨打磨专修队的队长,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原理、性能,干工作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一知半解。”

为练就一手精准无误的打磨绝活,郑明皓愣是跟自己杠上了。为了掌控打磨机推进的速度和力度,他经常推着近百斤钢轨打磨机在高铁道岔上往返上百次,一个天窗下来,光围着道岔走路就要走上5公里多。在打磨过程中他会打打起十二分精神,全神贯注地观察钢轨与砂轮接触情况,察看打磨时飞溅出火花的大小,动态调整打磨机作业参数。

“要想彻底消除钢轨表面细微的擦痕,就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哪怕只有0.1毫米的伤痕,也要认真对待。”辛勤的付出,让郑明皓练就了“独门绝技”。钢轨轨头有没有磨耗,大概有多大,扫一眼他就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这样一手绝活,一般作业人员没有三五年根本就拿不下来。

“只有做到毫厘必争,乘客的舒适才能得到保障。”在作业过程中,郑明皓始终严盯关键人、关键环节,每次作业完毕后,他总是会脱下手套,用指尖在冰冷的钢轨上反复触摸,感受钢轨打磨后的状态,并和他的队员认真分析,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改进。

“要干好钢轨打磨这个活,眼力、心细、手勤一样也不能少。就好比给人看病一样,出不得一点差错。一点小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大隐患。”谈到他们的作业,郑明皓的神情、语气带着工作外少见的凛然。

郑明皓凭着专注、勤奋、刻苦,以及精湛的技能,成为钢轨打磨作业中的佼佼者。他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工匠要能沉下心、静下心,专注严谨的完成每一个作业标准,不停止对完美的追求。

打磨队里的技改达人

“每一次打磨都关乎高铁动车是否能够平稳运行,所以每次打磨都是对作业人员责任心的考量。”郑明皓说。他仿佛有一股永不停歇的钻劲,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技高一筹。

为把钢轨打磨这件事情干好,郑明皓费尽了脑筋,他把与同行业务精英的切磋交流,作为提升岗位技能的又一个重要途径。他经党利用休息时间与打磨机具厂家的技术人员、车间工区的一些老主任、老技师交流经验,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在积累大量的经验后,他又开始尝试制订关于高铁廓形的打磨方案。

那段时间,他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围着车轮、钢轨等部件仔细观察,对照实物画出大概,回家后边看书,边对照自己所画的图形分析钢轨与车轮运行时接触的规律,从中发现钢轨病害整治方法。

郑明皓根据收集整后的大量数据大胆的尝试,改变了以往主要依靠人工目测判定钢轨的打磨位置和深度传统的钢轨打磨作业模式,而在道岔打磨前,采取钢轨轮廓采集、钢轨光带调查、道岔硬度测量等7道工序对打磨处所进行测量、分析,精确定位打磨角度和尺寸。

“每次打磨角度只能增加2度,且单次打磨深度不宜超过0.1毫米,要连续打磨至病害终点再逐步收刀。”这种作业方式是郑明皓的创新,他改变原来的单一打磨角度,在精确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打磨机具选用、打磨量、打磨区域3个方面进行作业,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和精准度。

去年,这个打磨团队完成了137组道岔打磨任务,整治了470件病害问题,郑明皓和队友们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他所创新的打磨方法得到了段领导的认可,并在铁岭西车间召开了现场会,还分别制作了《道岔打磨作业一次流程》专题片和宣传片,在全段得到推广得。这个段还计划组建由郑明皓担任组长钢轨打磨工作室,研制更加科学的高铁钢轨打磨方法,进一步破解高寒高铁线路、道岔磨损问题。

技术硬了,名声大了,可郑明皓不改本色。他说:“我是一名普通高铁职工,就应该奋战在高铁线路上。”

 

相关链接:

工匠精神在细微处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新余:张小红和她的夏布绣博物馆
冯小刚陈可辛论剑找出路 电影工匠精神遭遇市场困境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金牌师傅卢兴福 专利发明小达人

 

相关链接: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金牌师傅卢兴福 专利发明小达人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新余:张小红和她的夏布绣博物馆
工匠精神在细微处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作者:刘博] [编辑:冯韦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