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海口,日暖风轻,绿意盎然。从美舍河到五源河,从万绿园到东西湖,从龙昆南路到滨海大道……一步一景, 汇成一幅五彩斑斓的壮美画卷,让人沉醉不已、流连忘返。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修复城市生态 呵护绿水青山 ——海口市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进百姓福祉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4-13 10:12

  海口精心打造的东西湖水景观和水文化,让市民真正享受到绿水青山的宜居环境,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 张俊其 摄

  4月的海口,日暖风轻,绿意盎然。从美舍河到五源河,从万绿园到东西湖,从龙昆南路到滨海大道……一步一景, 汇成一幅五彩斑斓的壮美画卷,让人沉醉不已、流连忘返。

  生态是海南的本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口发展的最大本钱和核心竞争力。海口按照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用一个个生动实践,呵护着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让市民游客在绿色发展中享受着生态红利。

  成功摘下“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两块金字招牌,加快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建设,全力争创国际湿地城市……目前的海口,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加快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坚决扛起建设美好新海南的省会城市责任担当。

  水体治理还原城市美景

  美舍河畔,水清、岸绿、白鹭飞,构成了一道美丽的城市风景线。

  作为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海口人的记忆。然而,曾几何时,海口市民对这条“母亲河”充满了忧愁:垃圾漂浮水面,各路污水乱排,“母亲河”成了臭水沟。

  如何让美舍河的水清起来?市委、市政府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6年11月起,海口以“最难啃的硬骨头”——美舍河为示范,启动了全市32个水体的治理工程,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新理念,从“本”上治理城市病,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的目标。数月时间,治理成效显著,受到多方肯定,流域周边环境越来越好,3.5万平方米的垃圾堆填场变成了全国最大的梯田湿地,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开园迎客。去年9月,美舍河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去年12月,五源河、美舍河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成为又一张展现海口良好生态环境的靓丽名片。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只是美舍河。被誉为“海口之眸”的东西湖,多年来因为污染变黑变臭,饱受周边居民诟病。去年5月,海口全面展开东西湖水体治理,重建东西湖水生态。同年11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将三角池片区打造成一个“最海口”的休闲文化体验圈,以城市品质提升为引领,最大限度地体现市井文化,修复城市记忆,提升城市的颜值和品位,让老百姓能够从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如今的东西湖,湖水碧绿、绿树环绕、景色宜人。

  多年来,海口一直严守生态底线,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特别是近几年,海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规划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城市更新,让“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这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得到了有力的保护。

风景如画的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记者 张俊其 摄

  建章立制护航生态文明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坚实的制度保障。近年来,海口强化顶层设计,高度重视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2017年9月28日,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海口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坚持生态引领推进城市更新,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省会担当。海口市提出,要把城市更新作为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的重要举措,以生态为引领,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确保尽快见到成效。

  为了加强美舍河的长效保护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去年9月1日,海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海口首次制定出台内河保护管理专项地方性法规。同时,去年,海口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海口的湿地保护走入法制化轨道。

  今年4月1日,海口市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暨社会文明大行动工作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查问题、找差距、补短板、抓整改、促落实,举全市之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及社会文明大行动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湿地公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016年底开始,海口全力开展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成立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设立了市区两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制定并实施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和《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发动全民参与,一场湿地“保卫战”全面打响。去年3月14日,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将《海口市人民政府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等三个文件向全国林业系统印发,为各地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供学习借鉴,海口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办法获全国推广。

  保护好生态环境,河湖有“河长”,海湾则有“湾长”。2017年10月,海口成为全国首批“湾长制”试点城市,并将“河长制”与“湾长制”结合,实现“河湾同治”。今年4月10日,国家河湖长制督查组莅临海口市督查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对海口市河湖长制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

  精心打造东西湖的水景观和水文化,让市民群众真正体会到海口绿水青山的宜居环境,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 张俊其 摄

  造福百姓创建幸福家园

  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就曾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内生动力。如今,漫步在海口的大街小巷,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绿更多了,海口更宜居了。

  “蓝天白云”成了海口最日常的“妆容”。数据显示,今年3月23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8年1-2月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海口又在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一;海口已经连续5年位列这个榜单的首位。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每天清晨,居住在椰海新城的龙云燕都要到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晨练一个小时。“早上起来一呼吸,空气都是甜的。”这就是无价的良好生态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良好生态,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幸福感和获得感,还可以释放更多的“红利”。

  “如果说过去不少游客将海口当做‘过路点’,那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将海口当做‘目的地’。”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樱茹说。

  借力城市更新,海口旅游产业发展提速。目前湿地公园、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等更多旅游资源已经被挖掘出来,海口还将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发展后劲十足,未来令人憧憬。

  记者高翔 杜润涛

  (海口网4月13日讯)

 

 

相关链接:

绿水青山思故人 海口秀英开展清明主题志愿活动
保护绿水青山 跟着“百姓河长”巡查海口东西湖
海口龙华区百姓河长“上岗” 助力河长制守护绿水青山
携手创“绿”共护绿水青山 海口秀英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相关链接:
携手创“绿”共护绿水青山 海口秀英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海口龙华区百姓河长“上岗” 助力河长制守护绿水青山
保护绿水青山 跟着“百姓河长”巡查海口东西湖
绿水青山思故人 海口秀英开展清明主题志愿活动
[来源:海口网] [作者:高翔 杜润涛] [编辑:陈家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