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去兰州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的人,都不会错过这里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这座出土于甘肃武威的青铜器因造型优美一直备受关注,但对于它的名称,学者及历史爱好者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马踏飞燕”要改名吗? 甘肃文物局:学界只用“铜奔马”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6-08 08:31

  “马踏飞燕”要改名吗?

  “马踏飞燕”在学界多年统一称呼“铜奔马”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认为民间怎么叫都可以

“马踏飞燕”在学界一直被叫做“铜奔马”

  绝大多数去兰州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的人,都不会错过这里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这座出土于甘肃武威的青铜器因造型优美一直备受关注,但对于它的名称,学者及历史爱好者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近日,又有人对这件文物的名字展开了讨论,甚至有消息称“马踏飞燕”可能要被改名。对此,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7日上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学界,大家一直称“马踏飞燕”为“铜奔马”,这个名字最准确,也是学界唯一的叫法,而在民间,只要大家喜欢,任何名字都应该被接纳。

  50年前意外发现国宝级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一位研究秦汉史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雷台汉墓,是当地村民在挖土时意外发现的,它当时随墓内的另外200多件文物被一起发现,是其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北青报记者了解,“马踏飞燕”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由青铜器铸造,马的形象是三足腾空,另外一足踏在一只鸟的上面,整个青铜器也靠这只足支撑,这类造型的铜器在我国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5年3月,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并开始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用的就是“马踏飞燕”。凡是当选的城市,都会修建“马踏飞燕”造型的雕塑,“马踏飞燕”由此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

  1986年“马踏飞燕”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网传“马踏飞燕”要被改名

  “每隔一段时间,关于‘马踏飞燕’应该叫什么的争议都会冒出来一次。其实到底该叫什么,在民间并没有一个结论,只能说‘马踏飞燕’这个名字更容易被人记住。”甘肃省博的这位工作人员说。

  他介绍,“马踏飞燕”现在陈列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最显眼的位置,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家来我们这里,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来看它。”

  不过“马踏飞燕”出土以来,关于其名字的争议也一直相伴。一些学者指出,“马踏飞燕”这个最广为人知的名字可能并不准确,“大家主要的争论焦点在于马蹄下所踩的到底是不是‘燕’,因为燕子的尾巴是分叉的,而这座青铜器上鸟尾巴并没有分叉。”甘肃省博物馆的这名工作人员说。

  北青报记者查询后发现,除了“马踏飞燕”外,这件青铜器还有“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多种叫法。近日还有媒体称,“马踏飞燕”可能会被统一改名为“铜奔马”。

  甘肃文物局:学界只用“铜奔马”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之所以有“马踏飞燕”改名“铜奔马”的说法,是因为有报道称,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在本月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文物部门及有关领域的专家一直坚持使用‘铜奔马’这一名称,我们认为是科学、准确和规范的,因此我们提倡统一使用‘铜奔马’名称。”

  7日上午,北青报记者联系了马玉萍局长,她表示之前的报道对她的表达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她认为,在学界应该提倡大家统一使用“铜奔马”,但是在民间,大家如何称呼这件青铜器,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在学界大家一般都称呼‘马踏飞燕’为‘铜奔马’,在博物馆的介绍、文物存档、文物研究中,大家也都统一使用这一名字。”马玉萍说,“在民间,大家喜欢叫什么就叫什么,哪一个名字更传神,更朗朗上口,更容易被人接受,那它就是一个好名字。”

  对话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对“铜奔马”这个名字也不太满意

  7日上午,北青报记者联系了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马玉萍表示,研究人员都继续使用“铜奔马”这个名字。不过她自己对“铜奔马”这个名字其实也并不太满意,因为这个名字只描述了青铜器中的马,却漏过了马脚下的鸟,“我们也欢迎大家能够给这件国宝起出更好的名字”。

  北青报:“马踏飞燕”“马超龙雀”这两个目前较为广泛的名字都是谁起的?

  马玉萍:“马踏飞燕”是目前大家对这件国宝最为普遍的称呼,之前有传言说这个名字是郭沫若起的,我就这个问题专门询问过甘肃省博物馆的老馆长,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参与过接待郭沫若的工作。老馆长告诉我,当时别人向郭沫若介绍这件文物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了“马踏飞燕”这个叫法,所以肯定不是郭沫若起的,但是到底是谁,现在也无从查证了。

  后来又有人提出了“马超龙雀”这个名字,并一度被传为是这件文物的准确命名,但实际上这个名字是学者牛龙菲在1983年的时候提出的,他当时的主要依据是《东京赋》里面有“龙雀蟠蜿,天马半汉”这样的描述,他觉得这座青铜器表现的就是“龙雀”与“天马”,不过这个名字传播度实际上并不高。

  北青报:学界及研究者为何一直使用“铜奔马”这个名字?

  马玉萍:这件文物是在1969年出土的,出土后不久就被送到了甘肃省博物馆,当时登记的时候,就是使用的“铜奔马”这个名字。

  文物的命名是有一些要求的,包括简洁、准确、不能意会等,所以我们不能给文物起一些过于“诗意”的名字,而且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在评定文物等级的时候,也没有对“铜奔马”这一名字提出异议,所以这个名字一直是被学界所肯定的。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对“铜奔马”这个名字有一点儿不满意,因为这个名字只说到了青铜器中的马,漏过了马脚下的鸟,我觉得还是有一点儿不全面,不过文物在学界的命名不宜轻易改动。

  北青报:文物部门会倡导大家不叫“马踏飞燕”而改叫“铜奔马”吗?

  马玉萍:我们只是说在学界统一叫“铜奔马”,为了不会产生歧义,而其他人如何称呼文物则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只要大家觉得好听,有韵味,想叫什么都可以,我们甚至期待大家能够起出比“马踏飞燕”更好的名字。(记者 杨凡 实习生 付垚)

 

 

相关链接:

北京市明确文物保护主体责任 一批坛庙王府有望置换腾退
要看文物戏精,更要看文化正剧
民间文物保护热情需要呵护
169组件文物勾勒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前世今生”

 

相关链接:
169组件文物勾勒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前世今生”
民间文物保护热情需要呵护
要看文物戏精,更要看文化正剧
北京市明确文物保护主体责任 一批坛庙王府有望置换腾退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杨凡] [编辑:胡恺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