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高对家乡是很热爱的,先后为村里修两条3000米长的石板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在围楼竣工剪彩当天,全村600多人前来庆贺,他向每个村民发放银元两枚,在当时都是不小的数目。”林明武说。
中庭天井。王聘钊 摄
饱经风霜 琼山侨中办学前身
由于在泰国的生意往来,林鸿高及其家人仅在春节等部分节日才返乡居住,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仅居住着家丁。“也正是因为这样,围楼成了一些人盯上的目标。”林明武说,由于罗梧村近海,早年常有海盗“光顾”围楼,还与家丁发生枪战。“当年围楼落成时的大门是红铜做的,据说为了防盗窃,后来才换成现在的木门。”林明武说。
时代的印记。王聘钊 摄
1939年,日军侵琼,林鸿高不得不离乡背井,返回泰国。由于设施条件相对较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曾在林鸿高围楼中驻扎。解放初期,解放军在楼中设立过团部,并举办干部文化培训学校。此后部队迁走,三江人民公社又在此设立办公室。如今仍然留在墙上的各种口号如“将革命进行到底”“农业学大寨”“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奋斗”“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等标语依然清晰可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