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临高县人民会堂,中国曲艺家协会秘书长曲华江将“中国曲艺之乡”的牌匾授予临高县县长曹文,这是海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市县,也是临高继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后,又赢得的一项文化品牌,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填补了海南曲艺史上的空白。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临高:文化魅力闪耀琼州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3-28 10:12

  原标题:

  曲艺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词之乡

  临高:文化魅力闪耀琼州

大型民族原创歌剧《南海哩哩美》在海南省歌舞剧院演出。本报记者 张茂 摄

记者 张惠宁 通讯员 唐凯

  3月27日,在临高县人民会堂,中国曲艺家协会秘书长曲华江将“中国曲艺之乡”的牌匾授予临高县县长曹文,这是海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市县,也是临高继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后,又赢得的一项文化品牌,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填补了海南曲艺史上的空白。

  临高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隋大业大年(公元607年)设县,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的临高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近年来,临高县文化建设更是呈现一片繁荣发展的局面, 曲艺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词之乡,“三乡”争艳,文化光辉闪亮琼岛。

  A

  “醉在今朝戏吉祥”

  临高人特别爱看戏。临高县目前活跃着13个民间剧团,还有1个县歌舞团。每个剧团每年演出约100场至200场,每年有2000场至3000场人偶戏或临剧上演,绝大多数演出在乡村。

  3月19日,正值纪念冼太夫人的“军坡节”,在临高县临城西面的冼太夫人庙前戏台,临高县江南剧团受邀在这里连演3场临剧。3月19日刚好演第二场剧,舞台上一侧显示屏显示当晚演出的剧目是“御史审姑”。

  20时30分左右,戏台前已经摆满了一排排的椅子,坐了不少群众。21时正式开演,演员们盛妆上台,郎才女貌,你来我唱。再望眼台下,座位已是满满当当,足有上千人。台上演到精彩的地方,台下也爆发出阵阵笑声。

  临剧历史不长,《临高县文化遗产》所载,每逢民间节庆,临高都会邀请其他市县的琼剧团来演出。1961年12月15日,临高正式成立了临剧团,用临高话来演出,临剧就此诞生了。如今临剧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精神食粮。

  临高的人偶戏则是历史悠久了。临高的民间剧团,差不多一半是人偶剧团。人偶戏,在临高农村的舞台上永不落幕,是临高作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的重要载体。

  3月20日21时,在加来农场兰栋村,村里的一块空地上用红绿绸步和灯光装饰起了一个舞台,博厚木偶剧团正在演出人偶戏。舞台上人偶同演,演员一只手托着人偶在前面,另一只手拉伸细杆掌控着人偶动作,口里用临高方言大声说唱着,旁边有乐队伴奏,唢呐等乐曲声响彻在寂静的夜空。

  据村民介绍,兰栋村一年能演出30场左右的戏。博厚木偶剧团团长王川52岁了,从父亲手里接过这行已经30多年,老父亲80多岁了,如今还在剧团乐队里打鼓,母亲和妻子还都是演员。“演完这个村就到另一个村,演戏待遇虽不高,但村民需要你。” 王川说。

  人偶戏和临剧,传播的大多是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劝人行善、颂扬邻里和谐、夫妇恩爱、吃苦耐劳等的正能量故事,临高诗词爱好者柯世亭有词赞人偶戏:“当年只为驱邪佞,醉在今朝戏吉祥。”

  B

  “哩哩美”唱遍城乡

  “哩哩美渔歌以前在临高沿海地区普遍传唱,现在发展到城乡都在唱。”3月19日,临高哩哩美渔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戴志勇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戴志勇是临高县调楼镇抱才村人,生长在海边渔村,自小听爷爷、爸爸唱哩哩美渔歌,耳濡目染,“哩哩美渔歌,见景生情,张口就唱,直抒胸臆。”

  自古以来,临高就是琼岛渔业大县,海岸线长,渔民多,渔歌丰富且历史悠久。据《临高县文化遗产》一书所载,哩哩美是渔民们在渔业生产劳动中口头创作出来的,它具有浓郁的“海韵”和“渔风”。哩哩美渔歌歌唱渔业生产,更抒发渔民情感。

  临高县政府也重视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010年,哩哩美渔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临高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临高县文化主管部门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在每届的临高民间文化节、渔民节或其他节目活动,都会组织哩哩美专题演唱会,为哩哩美搭建平台,让民歌手大展风采。一大批哩哩美新歌如《后水湾的哥阿妹》《渔巷春潮》《哩哩歌歌最甜》《欢乐的渔港》《双双成双对》等等,应运而生,活跃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如今在临高,城乡居民都会哼唱哩哩美渔歌,临高妇女外出参加活动,也会唱起哩哩美渔歌。惠民扶贫演出,更是少不了哩哩美渔歌。经过这些年的品牌打造,哩哩美渔歌已成为临高民间音乐的代表品牌。

  C

  红色文艺“轻骑兵”

  “打造一支永远在路上的歌舞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将临高的文化发扬光大。”临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孟伦说。

  临高县歌舞团成立于2017年12月,是在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指导下成立的体制外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县歌舞团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从事歌舞艺术创作、表演工作,以服务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全县文化艺术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艺术素质,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向社会各界展示临高文化艺术魅力为宗旨。

  “临高人特别爱看戏,这就是文化底蕴。晚上一搭台,灯光一亮,全村人都会过来。”临高县歌舞团团长陈欣子说。县歌舞团承担文艺扶贫、文化惠民演出的重任,在2018年下乡演出了90多场,政府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文化演出内容就跟进,围绕着政府的中心工作,创作了一批新文艺作品。

  《好故事》《田野的春天》《4·13精神入人心》《幸福临高》《一起来双创》表达了助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为助力脱贫攻坚任务,临高县文联和临高歌舞团更是倾力创作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本土节目,有哩哩美连唱《扶贫利国又利民》、人偶清唱《脱贫致富奔小康》、小品《产业扶贫好》等等,用文艺的形式歌颂时代主旋律。临高县文联主席林表自己创作了临高方言小品《产业扶贫好》《脱贫户》《选房》《养殖专业户》等作品,由县歌舞团演出。其中《选房》根据博厚镇道德村整村搬迁扶贫发生的背景故事加以创作而成,熟悉的语言、亲切的场景,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2018年,临高县组织了“万名党员进万家讲万场”宣讲与文艺巡演,临高县歌舞团用人偶戏唱段和临高特色歌舞对活动主题进行文艺宣传。陈欣子说:“在农村演出,没有高大上的灯光音效,但是可以直接跟群众交流,基层文艺工作者更容易走进群众的心里。也正是因为在基层服务,在临高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基层文艺工作者,他们一直在默默服务和奉献。他们愿意把青春和汗水倾洒在农村的舞台上,为以文艺的形式改变乡亲们的观念,改变落后的思想而努力。这支文艺的“轻骑兵”将始终活跃在乡间。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张惠宁 通讯员 唐凯] [编辑:金慧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