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守屯昌山区教学点26年,只为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李修雄:只要有需要,我将一直教下去
小小苗村还是那样宁静,眼前的这条山路,李修雄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
李修雄是屯昌县乌坡镇芽石铺村的中心小学民族教学点的老师,26年来,也是这里唯一的老师。
4月9日上午,记者在芽石铺村教学点见到了正在给学生上课的李修雄。
“今天下午,二年级的同学一定要把寓言二则读熟,一年级的同学要学会今天新学的拼音,学前班的同学要把新学的阿拉伯数字默写3遍。”教学点一共有10位学生,分为三个年龄段,每排课桌是一个年级。
“前几年,政府要撤掉这个教学点,我好几天睡不着觉,多次向县教育局申请,希望教学点能保留下来,让村里的苗族孩子掌握拼音,学好普通话。”李修雄说,教书育人早已成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
时间回到1993年,当时,李修雄辞掉了镇里供销社的稳定工作,选择到芽石铺村教学点任教,他只会讲普通话和海南话,而民族教学点的学生只会讲苗族话。
“我要学方言!”李修雄说,自己用3年时间学会了苗族话。从此以后,李修雄便开始了三语教学:海南话、苗族话和普通话,为了让学生听懂,李修雄就这样贯穿着讲课,一讲就是20多年。
那时候,李修雄回一趟家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平日就在学校旁边的茅草房住。每周三,李修雄的妻子都会给他送粮食送菜。“妻子来一次,就抱怨一次,她还是希望我在家附近找个工作,当个穷老师没啥出息。”李修雄说。
可李修雄不这样想。“每次走进教室,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李修雄说,若是孩子们不学习,注定要在大山里呆一辈子。
看着一批批学生到镇里的中心小学上课,成绩稳定,李修雄说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憧憬着村里教学点的硬件设施能逐步完善,学生们有一个更优越的学习环境。
2015年,屯昌县委、县政府整合资金另择新址,为芽石铺村修起了新的乡村小学。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屯昌县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扶贫机制,解决因贫失学问题。现在,教学点还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们可以接触外面世界的精彩。
多年来,李修雄收获了“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省优秀教师等荣誉。他却说:“我觉得自己平凡而普通,现在只感叹时间不够用,只要这个教学点需要我,我将一直教下去。”
相关链接: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央媒记者来海南蹲点调研采访活动启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