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A区105上课,而你在C区125上课,为什么说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马背上建校,如今同层换教室要走8分钟,这是什么“神仙”学校? | 足迹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4-17 15:34

地点 | 新疆石河子

采访者 | 蒋雪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在A区105上课

而你在C区125上课

为什么说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点击视频,看答案↓

制作:王天浩(见习)

从A区的105教室

步行到C区的125教室

差不多要用时8分钟

博学楼位于校园中区的东北角

为“凹”型南北朝向

这栋楼用一个字形容

两个字形容

很大

博学楼外景延时摄影/来自石河子大学

能够同时容纳两万人上课

从东走到西要用时八分钟

大大小小的教室有228间

建筑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

我国西部地区最大教学楼

......

博学楼内下课场景/摄影 王天浩(见习)

除了拥有西部最大的教学楼

石河子大学还有啥?

最特殊的211大学

石河子大学,你值得拥有!

坐落于被誉为“戈壁明珠”新疆石河子市

与共和国同龄,与兵团共发展

1996年四校合并组建石河子大学

200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2018年入选“部省合建”高校

坐在宿舍可远眺雪山

校园绿化面积超40%

图书馆23:30才闭馆

石河子凉皮整起来

心动了吗?

想要更全面了解这所

在马背上创校,从戈壁上崛起的学校

这儿还有三位向导↓↓↓

曹连莆:“献了青春献终身”

  第一个向导是今年80岁的作物遗传育种学专家曹连莆。曹老在石河子大学工作了近60年,见证了石河子大学的艰苦奋斗史。在校史馆众多的历史影像资料前,曹老讲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曹连莆在校史馆讲解校史/摄影 王天浩

  曹连莆:“这是学生当年建校的时候,学生自己打土块,自己盖房子,不仅盖学生宿舍,也盖菜窖机库,还盖了一个八百平方米临时的食堂,食堂兼礼堂......那时的学生特别能吃苦,动手能力特别强。”

1960年学生参加建校劳动 来源:石河子大学

  作为第一代援疆人,50多年前,曹老和上百名来自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学院、协和医院、上海医学院、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大等内地高校的教师来到这里任教,献了青春献终身,一待就是一辈子。

曹连莆教授与学生交流 来源:石河子大学

吴向未:“石河子是我的第二故乡”

每周要出一次门诊

每周平均要做6台手术

做课题,搞研究,带学生

还有学院和医院的各种行政工作

早上九点前出门

晚上九点后回家

很少有完整周末

标准的“996”

  他就是我的第二位向导——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男神”吴向未。今年46岁的他,身兼医生、老师、科研带头人、学院管理者四个身份。从山清水秀的江南来到大漠戈壁的西北边城石河子,吴向未对这个待了二十多年的校园有着深厚的感情。

吴向未正在主刀一台肝部手术 王天浩摄(见习)

  吴向未是1996年石河子大学并校后临床医学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留校,成为了一名肝胆外科医生。2011年,吴向未从美国访学归来,国内外多所名校都向他伸出橄榄枝。面对优越的平台和丰厚的待遇,吴向未还是选择回到了石河子大学。

  吴向未:“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是培养我的地方,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有一种浓厚的感情,因为它是我的事业的出发点,我出国之前是希望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再回到这个医院,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还有一些特色疾病治疗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是我的初衷。”

吴向未到基层义诊  来源:石河子大学

胡新峰:“我想去南疆教书”

  第三位向导是今年21岁的胡新峰,他是师范学院201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去年他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南疆支教活动,对他触动很大,顺利的话,今年八月他将前往南疆,当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师范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前往南疆支教  来源:石河子大学

  胡新峰:“南疆更艰苦一点,他们的教育水平没有北疆好,更没有内地好,我觉得提升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肯定能提升一个地区的生活质量。”

  从1949年至今,石河子大学共培养毕业生17.2万余人,超过10万名毕业生选择留在新疆,留在兵团,近十年来,石河子大学的内地生源留疆率超过了50%。

办学七十年,石河子大学共培养毕业生17.2万余人  来源:石河子大学

  记者手记

  进入四月,石河子的天气渐渐转暖,初春的石大校园,树木抽出新叶,杏花肆意绽放,整个校园生机勃勃,我忍不住感叹校园时光的美好。半个月的“大学时光”一晃即逝,我的三位向导,让我看到了石河子大学发展奋进七十年的变化与坚守。当我再回想从师生们口中听到的“兵团精神”、听到的“传承”、“接力”,似乎也更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了。老一辈的石大人艰苦奋斗,把这片戈壁唤醒,新一代的石大人开拓进取,正在把这片绿洲建设成值得永远留恋的家园。正如石河子大学校歌所唱:“别父母,离故园,明月伴我赴边疆;戈壁中,绿洲上,壮志酬我青春飞扬。

[来源:中国之声] [作者:] [编辑:余冰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