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人民公园门口树木苍翠。李天平 摄
人民公园蜕变 承载历史文化记忆
海口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新华南路南端大英山,公园正门前有东、西二湖,湖畔椰林环绕,树木绿荫蔽日,满园翠绿欲滴。园内花木盘山,古树盖顶,从空中俯望,犹如楼海中浮起的翠绿蓬莱。在历史变迁的浪潮中,这个方圆400余亩、海拔不足30米的小山包,与无数英雄产生了命运的关联,承载着很多老海口人的记忆。
海口人民公园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人民公园是海口城市龙脉的龙首,东湖西湖两泓湖水,仿佛龙的双眸。”年过八旬的符阿公家住新华南,家里几代人都生活于此。“‘大英山’,自古就和英雄息息相关。隋唐前,大英山山北为‘龙舌’,‘舌’前一坡曰‘龙舌坡’,到了清代,守土军士将此处辟为演武场,山顶建有演武堂,为官兵习武培训之地。听说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如今它成为海口历史文化的窗口。”
据了解,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大英山为日寇侵占,成为日军高射炮基地。抗战胜利后,这里又成为国民党四十六军的炮兵要塞。1950年5月,海南解放后大英山回到人民怀抱。1952年,经海口市人大代表提议,大英山东北部复建海口公园;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此建起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革命烈士;1957年,“海口公园”扩建成海口人民公园;1962年初,海口人民公园开园迎客。
“人民公园如今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原来道路路面是砖头路,90年代铺上了水泥路面,现在是花岗岩石路面;从过去的片石围墙到铸铁围墙再到没有围墙;从有围墙时对外售票到如今面对市民免费开放……它早已融入到老百姓生活中。”说起公园的变化,海口人民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吴钟进如数家珍,现在好多人留在公园的时间比在家里多。“以前没有健身器材,现在有专门的健身锻炼区,很受老百姓喜欢。以前是游客多,现在是唱歌、跳舞、打拳、听戏等健康休闲娱乐的市民多。”
毗邻的三角池片区则是许多“闯海人”在海南落地生根的“端口”,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2018年,海口市开启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示范项目,让这里旧貌换新颜,成为海口新景观。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