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在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活垃圾分类是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建设健康环境意义重大。
近日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施小明表示,如果生活垃圾简易堆放或者不当处理,会导致很多问题,污染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等,导致出生缺陷、白血病和其他肿瘤的增加。“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健康问题,尽快在城乡建立生活垃圾处理分类系统,是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系统。通过堆肥处理、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实现垃圾的源头减量,节约填埋场地,资源回收还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应对生活垃圾污染挑战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必然现象。”
施小明说,个人和家庭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提倡每个城乡家庭积极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并及时清理。让垃圾分类逐渐成为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自觉习惯。
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上,政府应发挥主体作用。施小明表示,应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做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要加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的建设,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探索建立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
相关链接:
“垃圾分类”升温 业内:有望打开万亿元级新市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