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龙塘洋溶村地处南渡江西岸,与龙泉镇和龙桥镇交界,是羊山地区颇有特色的火山村寨,也是北宋渡琼始祖杜仲儒后裔主要的聚居地之一。开村始祖杜安基元代迁居洋溶,至今有700多年历史,现有村民约1100人,村中均是杜姓。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踏访海口龙塘古村老宅 三兄弟武举家族逸事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8-12 12:04

  海口龙塘洋溶村地处南渡江西岸,与龙泉镇和龙桥镇交界,是羊山地区颇有特色的火山村寨,也是北宋渡琼始祖杜仲儒后裔主要的聚居地之一。开村始祖杜安基元代迁居洋溶,至今有700多年历史,现有村民约1100人,村中均是杜姓。

见证杜向峰考取武举的牌匾。

  “有女应嫁洋溶青年,人善村美,四方无比,三塘四井,用水不愁,夫妻恩爱,永不分离。”这段在村中流传了几百年的民谚,显示出洋溶古村的淳朴与笃厚。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古村竟然诞生了3位兄弟武科举人——杜向荣、杜向嵩和杜向峰,时光荏苒,两个世纪的沧桑过去了,科举考试早已成为往事,但那座被岁月侵蚀而失去往日风采的武举故居依旧隐藏在村中。

  沧桑的海口羊山古民居

  从海口府城出发,沿着东线高速往南行驶17公里,在龙泉匝道口转下,往元平村委会方向前行约3公里,便来到洋溶村。只见古树参天,绿荫环抱,古朴幽雅,风光宜人,还能闻到村道两旁硕果累累的菠萝蜜散发出淡淡果香。

  穿过一个约2米高的古朴石门,在悠悠村巷中行走50多米即来到武举故居。据了解,武举故居位于洋溶村51号,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经风雨,几经破坏,年久失修,只剩下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的正屋,其它房屋早已不存,正屋客厅大门残缺不全,右侧房间屋顶坍塌,墙面斑驳,杂草丛生。

  正屋为三开间,坐北朝南,由木架结构和极具羊山特色的蜂窝石垒砌而成。房屋内部的梁柱和隔板用的都是菠萝格木料,材质完好无损。房屋板木的衔接工艺细致精巧,榫卯,无钉,由此可见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隔板顶上雕刻的火山图腾,更是给这间老宅增添了一丝传统火山文化气息,图腾看起来像“火”字,也像“山”字,当地村民说它像“羊角”。

  正屋两边的房间用作寝室,前后墙壁上有两个直径为20余厘米的圆洞。村老说,这是房间的小窗,不仅能通风,还具有防盗防匪的功能。正屋的外墙雕得平整光滑,石头结合部分几乎没有缝隙,当地人称它“四面光”,这是以前羊山地区富贵人家建房的标配。在过去,建造一栋外观光可鉴人的“四面光”石屋,可是羊山人一辈子的梦想。

  与文科学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样,考中武科举人需要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在武举故居的一个角落,至今还存留着两块当年三兄弟用过的“练功石”,主要是练习腕力、臂力,由于长年弃放在屋外,逐年磨损,看起来有些残败。这两块石头大小、外观相差无几,显梯形,均底部稍大、上面稍小,并分别凿有一个提手,每个重60多斤,一般人很难一下子搬动两块。

  在武举故居,笔者见到武举后人珍藏的清代木制牌匾,下端有支柱脚,又称高脚牌。它长约1.62米,高约0.48米,因年久显得陈旧,左侧边沿有一小部分已残缺不全,底色和字体颜色早已脱落。牌匾正面有5个楷体大字——“己卯乡进士”,字体硕大,苍劲紧凑。

  “这是杜向峰当年考中武举后被朝廷授予的牌匾,是我们杜家的骄傲。”今年73岁的杜承祠,是杜向峰的四世孙,说到武举牌匾,他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三兄弟中武举,海南唯一

  建造宅子的人叫杜茂惠,是三兄弟的祖父,善于经商,见多识广,重视教育,曾在当地学校任校董,颇有名望。他有四个儿子:长子经棠,次子泽棠,三子友棠,四子德棠,其中友棠、德棠是贡生。经棠生向荣,泽棠生向阳,友棠生向嵩,德棠生向峰。

武举故居的客厅。

  杜茂惠对孙子的教育非常用心,经常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为纲对四个孙子逐字教导,并在晚上给他们讲古今故事,如孟母择邻、杨家将护国平天下、岳飞精忠报国等,谆谆教导,让孙子们从小就有了爱国爱家的理念。

  四人长大后,杜茂惠要求他们耕读、习武两不误,以求子孙有一个出头之日。常言道“穷不习武”,练习武艺,参加朝廷武科考试是需要有一定财力支撑的。好在当年杜家拥有许多田地,家道殷实,所以购买了几匹好马,修建跑马的马道和骑射用的射圃,聘请私塾老师和武艺高强的武师。

  据杜承祠介绍,向荣、向嵩、向峰三兄弟练武非常刻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闻鸡起舞,不辍习练,终于练就一身好武功,特别是骑射更为娴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们先后到省城广州参加武科乡试,杜向荣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考中武举,杜向峰在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科乡试中举,杜向嵩在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末科大比中夺魁。三兄弟都是武举,这在海南科举史上还是唯一一例。

  武举的兴盛于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统治者出身满族,向来以骑射为治国之本,所以清代统治者比较重视武举,加上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用相对公平,因此民间习武生员争先恐后参加考试。

  按照清代的科举制度,武举乡试、会试也是分别考三场,第一场考马射,第二场考步射和技勇,技勇包括拉硬弓,耍大刀和举重,第三场为内场,清初试策论,后改为默写《武经》。

  杜氏家族武医双修

  龙塘一门三武举享誉琼州,杜氏兄弟精湛的武艺来源于他们长年累月的勤学苦练,既舞刀弄棒,又飞马骑射,跌打扭伤是经常发生的事。因此,杜家武举不但武艺高强,还精通医术,比较擅长外伤治疗,也是武医双修,曾在龙塘一带行医济世。到了武举孙子这一代,不只传承武举的武艺,更是把武举家族的医术流传下来,造福四方乡邻。

  杜向嵩的孙子杜强(1884-1974),自幼随父辈习武学医,采药、制药,背汤头歌,打下了良好的中医基础。年轻的妻子因不治之症而痛苦离开人世,对杜强的打击很大,从此以后,便潜心于医学,博览医籍,广阅方书。他自学中医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医学知识,并四处请教名师对疑难病例的临床处置,寒暑不辍,随着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不断增长,出身于中医世家的杜强在羊山地区享有盛誉。

洋溶村的古村门。

  新中国成立后,杜强被安排在龙塘公社卫生院当中医生,由于他对各种疑难杂症、接骨、穴位针灸、中药配方炮制、膏药药方熬制,以及望、闻、问、切的基本病情诊断都医术精湛,使得该院的中医门诊远近闻名,琼山一带的群众翻山越岭,车拉人背,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

  杜先生一生心系民众安康,严守传统医德,不为诊费谋。解放前后琼山县医疗条件差,农村生活艰苦,缺医少药,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的患者,杜强不但分毫不收,有时还帮人垫医疗费。他急病人之所急,无论白天黑夜,天气晴雨,随请随到,即使在80岁双目失明后,也让亲人用单车送他到有需求的患者家中就诊。

  杜老在琼山一带以高超的医术、崇高的医德为无以计数的患者救死扶伤,留下了诸多佳话,1960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并在北京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按羊山地区的习俗,有人去世,只是自家事,但杜强逝世时,全村人排队送终,附近村庄的很多人也过来送他最后一程。”杜承祠说,直到现在,在琼山一带,提起杜强中医师,当地群众对他的医术医德无不翘指赞叹。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光润] [编辑:金慧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健康中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