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是中国人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自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健身热度在中国愈发高涨。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全民健身 近14亿人动起来 ——健康中国携手同行系列报道之三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8-28 12:05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全民健身是中国人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自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健身热度在中国愈发高涨。放眼神州大地,从体育馆到健身房、从校园操场到社区花园、从喧闹广场到惬意街巷、从远郊山岗到田园乡村……运动中挥汗如雨的人们随处可见,健身早已成为影响千家万户的时代新风尚。

  让近14亿人“动起来”,不仅需要引导运动健身的生活方式,更离不开场地到位和科学运动观念的普及。爱上运动、科学运动的中国人,正在打造一张凝聚民族力量的“国家名片”。

  中国人更爱运动了

  孩子在欢闹着踢球、青年人的运动手环正记录着今天的跑步数据、整齐佩戴耳麦的广场舞舞者举手投足间展示着自信、老年人沉稳有力地打着太极……这是现如今中国的夜晚里最寻常不过的生活图景,也是健康中国蓬勃脉动的缩影之一。

  中国人的确更爱运动了。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年马拉松场次为1581场,日均4.3场,相较于2017年的1102场,同比增长43.46%。另一组数据同样可以佐证。综合去年与今年的平均数,6至8月,仅健身类手机App——Keep的月活跃用户数就有约4200万之多。

  健身热也带动了新型体育社交的兴起。亲朋好友间,推杯换盏的少了,相约健身房“打卡”的多了;给朋友的微信步数点赞的同时,也激励着自己多走几圈。

  虽然参与健身运动的人数快速增长,但中国成年人经常锻炼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而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规划,到2022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要提高到37%及以上,2030年提高到40%及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还要给全民健身再添一把火。

  “15分钟健身圈”涌现

  现如今,浙江省温州市温瑞塘河河畔公园拥有亲水游步道和塑胶骑行道,成了强身健体的理想去处。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河道水质恶化,水流混沌污浊。随着“五水共治”取得实效,河道整体生态修复进展顺利,同时不断完善运动健身场地后,温瑞塘河重焕生机。如今沿河而居的民众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

  近年来,为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中国在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中综合施策,高质量“15分钟健身圈”不断涌现,显现出对国人的强大吸引力。“去哪里健身?”这一曾经困扰百姓的难题,有了更好的答案——

  看城市。不少公共体育馆、公园、社区绿道都已成为市民健身运动的主战场,广播体操和工间操等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也在众多办公场所火热展开。

  看乡村。为解决农村健身场所问题,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的“一场两台”模式已覆盖全国近57万个行政村,下一步将实现其余5万多个行政村的体育设施全覆盖。

  场地问题解决了,“动起来”的步伐才能更从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要超过70%和90%。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郎维此前表示,公共体育场地开放目前基本已大面积实现,只有个别体育场地设施尚未完全开放,这需要多部门协同,实现现有存量场馆的开放和新场地建设。

  “爱运动”更要“懂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在树立“迈开腿”的理念、解决健身场所问题的同时,还需要掌握科学运动技能,以避免因不当运动造成身体损伤,影响健身热情。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健身效果,预防运动损伤。其中,为不同人群分别开出的运动“处方”,成为引导百姓适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保障。

  北京市魏公村一家开业不久的舞蹈俱乐部里,53岁的邵永萍正舒展地模仿授课老师的古典舞动作。她笑称自己是“二次健身”,注销了健身房会员而转投舞蹈教室,原因就在于“吃不消跑步”,听从医生建议后的邵永萍更换了健身项目。听取科学指导、练习规范动作、不跟风过度健身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业内专家指出,想要真正在健身与健康间搭建桥梁,就要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实现医体深度融合,通过打通现有医疗资源,加强组建运动医疗专业机构。同时,培养运动医疗专业人员,提高其对个体运动风险及运动能力评估的技能。

  从“爱运动”到“懂运动”的理念升级,提高科学运动素养是核心。健康中国,正呼唤着参与热度更高、运动质量更好、良性引导更持久的全民健身风潮。

 

 

相关链接:

健康中国在行动:让“心病”不再“潜伏”

 

相关链接:
健康中国在行动:让“心病”不再“潜伏”
关注“一老一小” 上海推出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孙亚慧] [编辑:见习编辑张武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