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就是从包兰铁路开始的。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奋斗的中国人】七旬治沙“愚公”张克智:穷尽半生 与“沙魔”掰手腕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8-30 20:49

  “误打误撞”入 “魔鬼城堡”

  “你看,这都是我们种的!从前这就是一片弃耕的‘沙坨子’,现在有草有树有动物。”说到兴奋处,张克智索性站了起来,从书架上拿出几本旧相册展示给记者,这是他40年来用于铁路固沙的草木标本,“都是宝贝,千金不换。”

  包兰铁路中卫站距张克智家仅有3公里,每当隐约听到火车鸣笛时,他都引以为傲。在家中客厅墙壁上,至今仍悬挂着代表林场从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手中,接过“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先进单位”证书时的合影照。

  上世纪70年代初,张克智刚来中卫,就听老一辈治沙人说,苏联专家预言包兰铁路“活”不了30年,就会葬身沙海。依据很简单,包兰铁路迎水桥至甘塘段周围沙丘裸露,植被覆盖率不足5%,干沙层厚达10至15厘米。“可马上60年了,包兰铁路就在眼皮子底下,‘活’得好好的。”张克智半开玩笑地说道。

  若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1954年10月,我国首个沙漠科学研究站就建在了中国的“西风口”——宁夏中卫。同年包兰铁路开建。将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通车伊始,屡屡遭受风沙漫道的危害,“三天两头列车就中断行驶,且一停就两三个小时。”随后,国营中卫固沙林场筹建,保卫包兰铁路的任务就落在林场职工身上。

  彼时,腾格里沙漠的前锋已逼近中卫县城西五公里处,黄沙埋了村民的房屋,掺入黑夜的被窝里,就连饭碗也不放过,“你说在这种环境下,谁愿意久留?”作为当地后备干部培训学校择优选出来的“学霸”,张克智执意要回老家西安。但似乎注定与沙结缘,二十出头的张克智,刚好被分配到兰州铁路局宁夏中卫固沙林场,和一批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专家,研究如何阻止流沙危害铁路。

  就这样,他与“沙魔”斗法,开始了。

  穿越茫茫腾格里沙漠的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央广网发 兰州铁路供图)

相关链接:
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火车“消音”背后的秘密
青藏铁路通天河护路大队:雪域天路守护者
绝版珍藏!那些年,铁路上你没见过的车
[来源:央广网] [作者:王晶] [编辑:见习编辑王思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