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入 “魔鬼城堡”
“你看,这都是我们种的!从前这就是一片弃耕的‘沙坨子’,现在有草有树有动物。”说到兴奋处,张克智索性站了起来,从书架上拿出几本旧相册展示给记者,这是他40年来用于铁路固沙的草木标本,“都是宝贝,千金不换。”
包兰铁路中卫站距张克智家仅有3公里,每当隐约听到火车鸣笛时,他都引以为傲。在家中客厅墙壁上,至今仍悬挂着代表林场从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手中,接过“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先进单位”证书时的合影照。
上世纪70年代初,张克智刚来中卫,就听老一辈治沙人说,苏联专家预言包兰铁路“活”不了30年,就会葬身沙海。依据很简单,包兰铁路迎水桥至甘塘段周围沙丘裸露,植被覆盖率不足5%,干沙层厚达10至15厘米。“可马上60年了,包兰铁路就在眼皮子底下,‘活’得好好的。”张克智半开玩笑地说道。
若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1954年10月,我国首个沙漠科学研究站就建在了中国的“西风口”——宁夏中卫。同年包兰铁路开建。将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通车伊始,屡屡遭受风沙漫道的危害,“三天两头列车就中断行驶,且一停就两三个小时。”随后,国营中卫固沙林场筹建,保卫包兰铁路的任务就落在林场职工身上。
彼时,腾格里沙漠的前锋已逼近中卫县城西五公里处,黄沙埋了村民的房屋,掺入黑夜的被窝里,就连饭碗也不放过,“你说在这种环境下,谁愿意久留?”作为当地后备干部培训学校择优选出来的“学霸”,张克智执意要回老家西安。但似乎注定与沙结缘,二十出头的张克智,刚好被分配到兰州铁路局宁夏中卫固沙林场,和一批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专家,研究如何阻止流沙危害铁路。
就这样,他与“沙魔”斗法,开始了。
穿越茫茫腾格里沙漠的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央广网发 兰州铁路供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