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近日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在网上售卖探针盒子,这种盒子能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手机MAC地址,并将其转换成用户手机号,用于精准营销,安全隐患很大。
非法采集他人隐私信息,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权。同时,这种行为也涉嫌违反社会治安管理。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视其情节轻重,分别作出了时日不等的拘留和500元罚款等处罚规定,并设置了拘留和罚款可并处的规定。用探针盒子采集他人隐私信息,显然已突破了法律底线,理当依法受到制裁。
然而,尽管法律明文禁止,但这一行为依然难以根除。究其根源,除了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利益铤而走险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低违法成本与巨大非法获利之间的不对等,必然会让违法犯罪行为更加猖獗。
受害人主动维权是遏制不法行为的有力举措。然而,从目前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采集的维权情况看,受害人不仅面临着取证难等诸多掣肘,也面临着维权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的尴尬,致使受害人维权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遏制利用探针盒子非法采集他人隐私信息的乱象,必须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可通过出台、完善司法解释等形式,对这种不法行为处以惩罚性赔偿,使违法犯罪分子知敬畏、存戒惧。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