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300多万粉丝的快手主播“爱笑的雪莉吖”袁桂花,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雷寨村。有一年临近除夕,她在家直播吃自制腊肉,“老铁”们见她吃得特别香,纷纷留言:“能不能多做一份给我邮过来啊?”她当即把制作的腊肉全都卖掉,挣了两千元。此后,腊肉、腊肠、豆腐乳、烤米酒等自家土特产,通过袁桂花的直播摆到了全国各地网友的餐桌上。
农民主播们的农村生活片段让“老铁”们看得津津有味。在去玉米地前,张晓辉通常会用手机拍摄农村的各种生产工具等。“别小看这些,城里不少人没见过。搂草的耙子、灌溉的沟渠、乡间小路,甚至村道边的庄稼都能带来流量和粉丝。”他说,刚在淘宝村播平台售卖农产品不到半个月,他就收获了2000多个粉丝,每天接到将近20个订单。
互联网技术重塑“三农”,成为扶贫新力量
直播卖货不仅打开了农产品销路,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还在推动农村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重塑农民思维方式,促进农业生产质量的提高。
23日,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会场阿里巴巴大屏幕上的两组数据非常醒目:已助力8亿件农货上行,举办37万场丰收节直播。“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数据变成了新农资。”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方建生在现场介绍。
为了让消费者买到更好的产品,一些直播平台与地方政府合作,倒逼农民科学种植、精细管理,提升农作物品质。
通过快手与黑龙江省克山县政府开通的快手政务号,种植用户用短视频真实记录马铃薯生长的环境和过程;政府和相关食品企业发布的视频,则展示农产品生产、销售全产业链。
视频直播还成为扶贫的新力量。今年以来,500万贫困县区的人口从快手平台上获得直播收益。首批数十位带头人的产业总值已超过1000万元。
2018年9月,抖音达人为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的特色扶贫项目“拨云妈妈面”拍摄了一条短视频,带火了当地的农家面馆“山顶人家”。景区因此新设立了不少旅游扶贫摊位,共带动13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宋婷婷说,随着直播场景不断拓展,未来互联网对农业的推动也将从后端的推广销售延伸到前端的规划和生产,从技能培训到供需数据精准对接,都有很大发展空间。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也应注意到,一些直播的商品质量还不是很过关,售后服务跟不上,一些贫困地区的供应链还在初级建设阶段,相关各方要进一步形成支持合力,提升质量,不断增强消费者的体验和信任度。
相关链接:
农民运动会 喜迎丰收节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