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峥嵘岁月中,无数琼崖儿女前赴后继投身革命,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青山处处埋忠骨,英魂热血青史扬。7月4日,记者走进位于琼山区红旗镇的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烈士英名永记 革命精神永存——探访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7-06 09:53

在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峥嵘岁月中,无数琼崖儿女前赴后继投身革命,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青山处处埋忠骨,英魂热血青史扬。7月4日,记者走进位于琼山区红旗镇的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

近日,市民参观位于琼山区红旗镇的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记者 苏弼坤 摄

从正门进入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园内绿树成荫,氛围宁静庄重,前正门左侧刻有彭冲题写的“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园名。主道中间竖立着王白伦烈士半身石像,石像前摆放着鲜花,石像底座背面的碑文介绍了王白伦烈士生平。

王白伦,原名王育才,出生于海南琼山县(现今海口市)红旗镇。他自幼跟随亲戚前往泰国谋生,1925年冬返回琼崖投身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参加创建琼崖革命根据地,历任琼崖工农红军中队长、指导员等职。1930年,受中共琼崖特委委派组建中共陵崖县委,1931年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委委员,此后历任中共善集县委书记、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司令部政委等职。

“七七”事变后,为了建立琼崖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冯白驹指导我党代表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却被国民党琼崖当局派兵逮捕。危急关头,王白伦代理特委书记,积极营救冯白驹夫妇。1943年,特委决定成立东、西、南三个区的军政委员会,王白伦历任西区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区军政委员会主任、琼崖抗日独立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在参与领导琼崖抗战中作出很大贡献。由于长期进行艰苦的斗争生活,他积劳成疾,于1946年11月5日在白沙县阜龙乡逝世,终年43岁。

王白伦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故事和精神无不令人感怀、并受之鼓舞。王白伦烈士出生的红旗镇,也是琼山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战争年代,红旗镇无数同志投身于革命,参军参战,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由王白伦石像向内进,坐落着一座橙红色琉璃瓦飞檐结构的中心大亭,亭上由大理石匾额题写: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亭。在园区后方的壁廊墙上,镌刻着烈士的英名和红旗地区斗争简史,其中写到: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红旗地区先后有1200多名青壮年加入革命队伍,其中500多名优秀儿女为革命光荣牺牲,革命老区村庄81个,革命堡垒户329户……

松柏长青,英魂不息。现在,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已成为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节假日,市民游客便自发来此缅怀革命烈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红旗镇也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如今,红旗镇秉承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在墨桥村,琼山福稻稻花飘香,稻米被销往全国各地;在边洋村,三角梅共享农庄花团锦簇,吸引无数游人流连忘返;在本立村,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相结合,为游客带来丰富的乡土游体验。“红旗镇将把红色资源、红色精神作为宝贵财富加以传承,把革命精神融入实际行动,不断发掘和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红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李欣 许晶亮] [编辑:陈德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