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对海口四个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数据进行梳理发现,近年来海口四个区离婚人数均呈递增趋势。2019年上半年有2466对夫妻“闹掰”,较去年上半年增长了17.32%。2018年共4441对夫妻离婚,比2017年增长了10.83%。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婚姻成为“易碎品”? 海口近两年离婚人数递增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10-13 11:50

  案例三:婆媳矛盾导致家庭关系变差

  和上面的俩人比起来,已经再婚的陈女士说起上一段婚姻,显得平静许多。她告诉海口网记者,当初结婚是因为怀了孩子,才和前夫草草领了结婚证。“领证以后,前婆婆说什么也不给彩礼,把我当成便宜媳妇,最后好说歹说才给了几千块钱。”陈女士说,彩礼事件成了她心中的一根刺,怎么也消不去。

  陈女士坦言,她以前脾气比较火爆,比前夫强势,两人相处基本上都是她说了算。在前婆婆眼里,前夫受了委屈,所以一直对陈女士意见颇多。因彩礼事件让陈女士一直对前婆婆心有芥蒂,所以她和前婆婆经常因为生活琐事发生口角。“刚开始,前夫还会安慰我,时间久了,每次向他抱怨,他就变得一声不吭。”陈女士说,久而久之他们的家庭关系相处越来越糟,好像全家都站在她的对立面。

  离婚是陈女士一气之下提出的,刚开始有点后悔,现在她不觉得这个决定有何不妥。“一直争吵不光自己累,身边的人都跟着受罪,如果不合适,捆在一起对大家来说都是煎熬。”

  离婚人数递增原因:婚姻家庭观念发生变化

  为何近年来海口的离婚人数均呈递增状态?海南省律师协会律师钟敏表示,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个体间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婚姻家庭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没有谁离不开谁,不再是1+1大于2,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好。

  钟敏介绍,常见的离婚因素有两种,一种是双方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草草结婚,在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下婚后没有进行较好的磨合,容易产生矛盾进而离婚;第二种是双方并没有很大的矛盾,但是双方的父母或是夫妻一方与另一方的父母关系不好,导致双方感情破裂。

  在钟敏办理的案件中,大部分是男女双方达成一致之后直接找律师。其中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代表男方处理的一个案件,其中父母占了主导因素,男方对这个婚姻并没有多大感觉,到底是继续在一起还是离婚,好像都无所谓,完全是为了迎合父母、应付父母来处理感情。

  “这两年离婚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至45岁。”婚姻登记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夫妻离婚的原因很多,从性格不合、婆媳不和到出轨、家暴、赌博不等,其中多为性格不合、因生活琐事导致离婚。

 

 

相关链接:

婚姻需要“远方” 也要善待生活的“苟且”
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出炉 生活琐事是婚姻第一杀手
微议室:“AA制”婚姻你要吗?
夫妻相处各不同,怎样才是美好婚姻?

相关链接:
夫妻相处各不同,怎样才是美好婚姻?
微议室:“AA制”婚姻你要吗?
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出炉 生活琐事是婚姻第一杀手
婚姻需要“远方” 也要善待生活的“苟且”
[来源:海口网] [作者:李佳佳 卢海浪] [编辑:张武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