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保护培育红树植物
濒危植物红揽李野外试种420株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株野外栽种的红榄李开花。记者 李天平 摄
一株摇曳的枝条上,长出一簇小红花,万丛绿中一点红,煞是醒目。“这是4年前种植的第一批红揽李培育苗,现在已经开花了,长势还算不错。”10月22日下午,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道学站副站长梁学辉告诉记者,经过4年的试验,曾被誉为红树植物“大熊猫”的濒危植物红揽李已经成功培育幼苗700多株,分批次开展野外种植420株。
红揽李是珍稀濒危红树植物,2014年,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红榄李目前国内仅存14株,全部分布于海南,其中三亚铁炉港分布9株,陵水大墩村分布5株,但这些红树植物均处于老化或退化阶段,亟待加强保护。2014年起,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红揽李开展培育,成功培育出红揽李幼苗700多株,并建立红揽李野外种植基地,将420株红揽李种苗分批次被移植到野外的种植基地里。
在红揽李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第一批种植的红揽李大部分已经长到两米左右,部分长势较好的已经有3米多高。每株刚移植不久的红揽李种苗周边都树立一圈蓝色的杆子,这是为了在寒潮来临时围起薄膜保护红揽李。东寨港管理局科研科工作人员夏进川介绍,目前第一批红揽李已种植4年,除了部分发现有轻微的病虫害外,其余都长势良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