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海南解放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南革命武装斗争坚持孤岛奋战,创造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奇迹,给琼崖人民留下了永不泯灭的红色记忆。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七十年丨寻访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0-03-07 10:00

原标题:琼崖“红船”从这里起航

——寻访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中悬挂的大会场景油画。苏弼坤 摄

今年是海南解放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南革命武装斗争坚持孤岛奋战,创造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奇迹,给琼崖人民留下了永不泯灭的红色记忆。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即日起,本报推出《海口·七十年——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刊》,充分展现海南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二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回顾海南解放的战斗历程和历史故事,重温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通过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激发全市上下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海口市龙华区解放西路一条普通的小巷里,一座古朴的院落坐落于此,在周围高楼大厦的映衬下,仿佛仍能感受到当年的激越与豪情。

这里是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并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琼崖“红船”的始发,标志着琼崖革命事业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探寻红色足迹,是为了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在红色记忆中感悟初心,奋勇前行。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苏弼坤 摄


走进红色旧址 感受峥嵘岁月

3月6日上午,走进解放西路竹林社区入口处,一个三层石塔上,显眼的火炬形石碑镌刻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几个红色字体,标志着这条巷子内厚重的历史。在高楼大厦的映衬下,这里显得非常静谧,而在这片宁静中,仍能感受到当年的激越与豪情——

94年前,琼岛的革命火种从这里开始燃烧,琼崖共产党人从这里走来,建立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

顺着指引,走过一条短短的小巷子,便到了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该旧址原为邱氏祖宅,兴建于1919年,占地面积1793平方米。邱宅的建造者是海口著名盐商邱爵一,其长子邱秉衡是著名的民主人士,他不是共产党员,但一生都在从事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邱氏祖宅坐北向南,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东西厢房,是典型的海南居民建筑。1924年,邱秉衡将宅院提供给琼崖中共党组织作为革命活动联络点,并以其商人身份作掩护,承担起联络、放哨等任务。

随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邱氏祖宅召开,琼崖革命的“红船”从这里扬帆起航,揭开了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成为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源泉。

百余珍贵文物 还原历史细节

在二进正屋内,正面悬挂着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屋子中央摆放着一张方桌,12张旧木椅围绕在旁,墙上大幅油画再现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的场景——

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竹林里邱宅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杨善集、王文明、罗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三华、陈垂斌、罗汉等人。

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人,在这个小屋子内,选举产生了琼崖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关于职工运动、农民运动、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等决议。这次大会的十几位参会代表,大部分人都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没有一位出卖组织或当过叛徒。

身处此景,仿佛让人回到那一天,耳边听到的是一声声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内收藏的奖章。苏弼坤 摄

这里收藏着100多件珍贵文物。在一个玻璃展柜内,摆放着几张泛黄的纸。管理处副主任陈鸿辉指着其中一张介绍:“这是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聂荣臻同志办公室的函件,写的是聂荣臻同志对参会代表之一杨善集同志英勇生平的评价。”

而对另一张边角已有磨损的纸,陈鸿辉更加深有感触,“这是罗文淹同志手绘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根据地及工农红军活动区域图,你看看,每个革命根据地、每个指挥部所在地都标记得多么精细。”陈鸿辉凝视着这张手绘图,“这让我们看到了罗文淹同志对革命发展形势的潜心研究,在当时肯定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农民自卫军使用过的火药枪。苏弼坤 摄


革命精神长存 不忘初心前行

在一面红色的墙上,裱有13位代表和特派员杨善集的照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为海南解放而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14人中,仅有罗文淹和柯嘉予亲眼见证了海南岛的解放。”陈鸿辉说。

铁刀、土铁枪等一件件武器,让人们看到了革命先烈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衣服、剃刀、竹篮等老物件则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陈鸿辉告诉记者,许多生活物件都是革命先烈的家属捐赠的,有时家属也会来到这里,缅怀牺牲的亲人,如罗文淹同志、陈德华同志的家属就来过几次,还为我们讲述先烈有关的一些故事。

中共琼崖地委成立后,琼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农群众运动,1927年4月,琼崖国民党当局发动四二二反革命事变,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共琼崖地委主动撤往农村,建立武装队伍,开展武装斗争,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如今,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成为党员和群众们重温琼崖革命斗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领悟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重要红色主题教育场所之一。据统计,2019年,共有1900余个团体、12万人次到此参观,汲取红色力量。

旧址也得到很好的保护,两年前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入口周边环境提升项目完成后,红色文化已融入附近居民的生活。旧址大院中央,历经了数十年风雨的糖胶树如今已高耸参天,衬托着此地更加庄严静穆。刻画生动的浮雕、高高飘扬的红旗,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那一段炮火连天、风云激荡的岁月。


英烈谱

郭钦光,字步程,海南省文昌市龙马乡尾搪村人。1895年7月出生。他是在五四爱国运动中牺牲的第一位烈士。

郭钦光在广东初级师范学校期间,细心研读中国历史,崇敬民族英雄,痛恨卖国奸贼,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心的热血青年。每当与人谈及近代中国政治之衰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凶狠时,他就悲愤交加、痛骂不止。

1917年,郭钦光毕业后,肄业于北京大学文预科。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5月4日那一天,郭钦光与北大爱国学生一起上街游行示威,受到曹汝霖卫兵的殴打,并目睹反动当局对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实行镇压,因而激愤不已,当场呕血不止,被送进医院抢救。一直延至7日溘然逝世,时年仅24岁。

郭钦光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相继举行悼念活动。 

农民自卫军使用过的铁刀和牛角号。苏弼坤 摄

70年前的今天

1950年3月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118师352团加强营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首渡琼州海峡,进军海南岛。

1950年3月6日 40军118师352团加强营成功在海南岛白马井超头海滩登陆,与琼崖纵队接应部队第一总队会合。

1950年3月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118师352团加强营和琼崖纵队接应部队一起奔赴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119师在地方党政军有力配合下解放了涠洲岛。战斗历时8小时,俘国民党“广东省民众反共自卫救国军南路指挥所”上校参谋长甘宗正等官兵436名,毙伤敌人16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张振东等32位解放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献身。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邝晓霞] [编辑:林靖钧(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