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菜花。 袁浪兴 摄
五源河小天鹅。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花鳗鲡。 李乐 摄
候鸟翩跹至
孑然游弋于水中,修长的脖颈时而挺拔,时而深埋在胸前茂密的白羽中……不久前,家住五源河附近的村民谭胜利第一次见到这只有些灰头土脸的小家伙时,以为是谁家养的“鹅”溜了出来。直到小家伙扑腾展翅一跃飞起,才让人不禁惊呼:这是小天鹅——海口有史以来首次记录到的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每年寒潮来临前,不畏重山、飞越万里的小天鹅们总会如约奔赴温暖的华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或许是迷失了方向,又或是想要探寻更广阔的越冬栖息地,这只“落单”的小天鹅一路南迁至五源河湿地,竟迟迟不愿离去。
同样年复一年南北迁徙,鹬科鸟类则比它更早发现这处水肥草美的乐园。
小杓鹬是家族里的“小个头”,嘴长而向下弯曲,犹如衔着一把细长“弯刀”。低着头在浅滩淤泥中涉水觅食时,它们总会碰上自己的“远房亲戚”——鹤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和白腰草鹬们。
一眼望去,长嘴、长脖子、长腿的鹬类长得几乎都是一个模样,除非是经验老到的鸟友,否则实在难以一下子准确辨认。
相较之下,活跃在五源河湿地的另一个“大家族”鹭鸟,长相与本领都算是各有千秋。
头顶和枕部冠羽呈灰绿色的绿鹭,会用小树枝、羽毛或昆虫当诱饵“钓鱼”;牛背鹭像一个驼背的小老头,喜欢跟随在家畜后捕食惊飞的昆虫;白鹭则鸟如其名,着一袭白羽的它走的是“窈窕淑女”路线。
尽管生活在同一片栖息地,有些鸟儿却注定不会相遇。开春回暖时,候鸟成群结伴北飞,一只只羽毛艳丽的栗喉蜂虎、蓝喉蜂虎这才姗姗来迟,成为五源河最耀眼的“明星”。
别看名字取得霸气十足,它们可是鸟类里出了名的“美人儿”。身着蓝、绿色调绘而成的华丽衣裳,栗喉蜂虎、蓝喉蜂虎以栗红色、蓝色的喉部彼此区分,媚眼上都有着一道长长的黑色眼线,宛如都市里的摩登女郎。或许是自恃貌美,蜂虎们对栖息地格外挑剔,通常会出没在五源河下游的固定区域,人类要想一睹芳容还得靠运气。
也有鸟儿对人类的出没并不在意,它们通常是城市里最常见的鸟种,适应性自然首屈一指。
“鸟中佐罗”棕背伯劳戴着一副黑色眼罩,喜欢站在枝头东张西望;善鸣且好斗的鹊鸲是翻垃圾桶的常客,经常会为了“五斗米”丢弃颜面;飞行姿势颇为笨拙的白头鹎,一到繁殖期头顶的那撮白色羽毛便会“炸开”……尽管性格、习性各异,种类繁多的鸟儿却在五源河多样化的生境类型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得以相安无事地共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