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连岭上以雕塑形式展现革命历史进程。
六连岭上留存着不少红色遗址。在山深林密的六连岭半山腰,有很多石洞,这些石洞大小不一,大的可容纳300人,小的可容十多人,当年红军战士就住在石洞中。山势险峻的六连岭高处还有个石洞,是当年缺盐少药都难不倒的红军医院。从石洞出口朝西北方向走出,经过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就是当年的红军操场。革命战士们在六连岭还创立了列宁学校、军械厂。透过这些红色遗迹,我们得以窥见琼崖红军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顽强抵抗,和敌人殊死战斗。
美丽乡村大石岭村风貌。
1928年,六连岭革命根据地面临反动派大规模进攻和“围剿”,他们修炮楼、砍山林,用尽各种方法试图扑灭六连岭上的红色火种。留守在红军洞里的红军们只得靠下山沟摸鱼虾、上山掏鸟窝或摘野菜充饥,过着大地当床、明月为灯、树叶为被、野果充饥的原始人生活。许多红军战士死去,到1929年夏,六连岭上的红军战士只剩下27人,但他们仍然坚持战斗,为琼崖革命保存了胜利的火种。
在革命斗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六连岭下的革命群众以放牛、砍柴为掩饰,偷偷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把米、盐、药品送上山,给予在六连岭坚持斗争的红军物质与精神支持,共同谱写了“山不藏人,人藏人”的革命赞歌。时至今日,六连岭脚下的老区居民还传颂着“六连岭精神”——红军战士白天与敌人激战,晚上绕过敌人炮楼到山下找粮食,筹粮的同志牺牲了,山上的战士却没有一个人动摇投敌,大家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宁做敌人刀下鬼,不做叛徒跪着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