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6月11日消息(记者陈亮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经发布,即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海南发展的无限憧憬,而在此热潮之下,又将对海南的教育事业产生怎样的影响?6月10日,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刘锋接受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专访时表示,自贸港建设将大幅提升海南教育国际化水平。
教育国际化水平将大幅提升
“海南的教育水平与自贸港建设需要的国际化要求、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的教育理念,目前来说是不匹配的。”刘锋认为,海南建设自贸港必定会大幅提升海南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在《方案》中特别强调了海南要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特别是要引进一些境外的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到海南来独立办学。刘峰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利好,会带动海南高等教育,乃至整体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也会受惠于大量引进的一流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快速带动海南的教育提质升级。
同时,刘峰也指出,海南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现在国内教育事业的供给格局。特别是现在学生出国留学的需求比较大,但是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留学生也造成了影响。如果海南能积累一批一流的国际教育资源,会有利于满足国内学生对国际化教育的需求。“这将会是国内教育事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目前的情况是有需求没有供给,那么海南岛建设国际教育岛,其实就解决了有需求没供给的问题。”刘锋说。
高校须围绕自贸港主动求变
海南建设自贸港也对本地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锋指出,海南将采取极为开放的发展形式,无论从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自贸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教育都将是其中举足轻重的内容。
“高校需要围绕自贸港建设进行调整适应,如果说你适应了自贸港对人才、专业的要求,那么学校就会很快地发展起来;如果不适应,那么你很可能就会被赶超。就以教师来说,势必会要求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的更新迭代、教育理念的学习吸收等方面都要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刘锋表示。
他认为,海南高校必须要求紧迫感,要有变革的意识,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专业方向等方面,一定要围绕自贸港建设的需求,围绕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去展开,否则高校将在自贸港建设的浪潮中失去竞争力。
海口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
海口目前是整个海南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资源上、人才上,一直以来都具备很大的优势。但在自贸港建设的浪潮中,一方面是仍需要有危机意识,因为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可能会分流教育资源,例如陵水正在打造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各地也都会布局相关的产业。另一方面,海口不仅需要把资源整合好,还需要做好配套,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省会城市对教育产业的吸引力、带动力。
例如在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的过程中,海口除了继续依托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本土高校发展教育事业之外,桂林洋大学城亦是一个可以加大作为的区域。“桂林洋大学城可以实现进一步提升,需要按照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采用新引进或是合资的方式引入国际教育资源,争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一些大的突破。”
刘锋指出,海口目前已经引进了哈罗公学,也在陆续引进更多的国际化学校,证明了海口对教育产业的吸引力,“既然你已经有了这么一个标杆项目,就更应该最大化地发挥优势,把海口打造成教育产业、教育文化的一个重镇,海口有这样的优势,也有这样的能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