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海口琼山区云龙镇云岭村委会村民冯彬在自家的庭院里忙碌着,新建130多平方米的平房宽敞明亮,院子里还加建了一个卫生间,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安逸。如今,冯彬不仅摆脱了贫困的阴霾,还通过发展种植散尾葵成为村里脱贫致富好榜样。
冯彬正在自家的散尾葵地里劳作。陈家煜 摄
冯彬现年51岁,几年前还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俩靠打工赚取微薄收入,加上冯彬本人的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一家人生活窘迫。虽然帮扶单位和当地政府从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冯彬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冯彬家也于2014年脱贫,但由于一家人生活开销大,加上3个孩子之前尚在求学,仍需要大笔支出,这着实让冯彬犯起了愁。同时,冯彬先前种植2亩的散尾葵和数百株槟榔,因数量少、生产效益低,难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存在返贫风险。
扶贫重在扶志,发展产业更是脱贫攻坚工作重中之重。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做冯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扩大散尾葵的种植面积,稳定收入,确保脱贫不返贫。据了解,散尾葵的株型高大,且叶片修长,具有很强的观赏作用,属于鲜切叶的一种,而在海南种植鲜切叶不仅成本低,且品质高,已有许多的村民通过种植鲜切叶走上脱贫致富路。
在帮扶干部的多次鼓励下,冯彬一改以往保守思想,一心一意发展发展产业,不断扩大散尾葵种植面积。政府一方面为他帮扶种植散尾葵所需的化肥,同时联系农技专家上门指导他种植。冯彬在发展种植散尾葵中,不断积累经验,还扩大种植面积,如今散尾葵种植面积已经扩大至10亩,平均一个月能带来5000多元的收入。
采访中,冯彬对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说起曾经的一件“囧事”,别人在将农产品卖给收购商后想的自然是能够马上拿到钱,可冯彬却把钱暂时寄放在收购商的手里。“就怕拿到钱之后一不小心花完,孩子就没有钱上学了。”冯彬颇为尴尬的说道,只有在孩子上学时候,他才会去跟收购商把钱拿回来。
冯彬一家搬进了宽敞的新房。陈家煜 摄
“感谢政府的帮扶,让我一家过上了好日子。”如今依靠勤劳双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再回想起前几年艰苦的生活,冯彬感慨良多。看着自家的散尾葵枝叶茂盛、长势良好,冯彬致富奔小康的底气更足了。
除了发展产业,冯彬还在村里做起了防疫保洁工作,每月工资收入1200元。妻子则在家专门负责散尾葵的种植工作,两个儿子外出务工,一家人年收入达到了17万元。日前,冯彬一家还获评了“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成为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好榜样。
见到冯彬因为种植散尾葵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其他村民纷纷加入进来。云岭村委会也通过冯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其他村民种植散尾葵,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据云岭村委会驻村书记王聚明介绍,该村散尾葵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亩,成为云岭村委会第一大产业,商家在村里设点收购,保证销路畅通。而作为发展种植产业的“领头羊”,冯彬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帮助其他村民种植散尾葵致富。看来,冯彬又该“犯愁”了。
记者陈家煜 摄影报道
(海口网7月2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