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人居环境、生态治理、产业振兴。一大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正在成为海南新的“金名片”。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石斛年产值超800万元!海口施茶村这样“留住乡愁留住美”,来看新华社的报道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0-07-19 10:05

美丽“变现”,业强民富

美丽乡村美在好生态、好风景,也美在岁稔年丰、业强民富的好光景。

石头房,石头墙,石头铺的街和巷……地处火山熔岩地区的海口市施茶村缺水、缺土,以前村民从石头缝里抠出巴掌大的土地种毛薯、地瓜维持生计。

“折腾”20年,村支书洪义乾先后带领村民养鸽子、种蘑菇,最终都“水土不服”。

2015年,洪义乾考察发现种在石头上的金钗石斛效益颇高,适合遍地火山岩的施茶村。村民土地入股,龙头企业出资金、种苗、技术,如今村里石斛产业年产值超过800万元,带动上百名村民就业。

image.png

施茶村石斛种植园里,村民在种植石斛。海口日报记者 黄一冰 摄

“从种植、深加工到旅游观光‘接二连三’,我们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的‘点石成金’路。”洪义乾说,施茶村下辖8个自然村分别发展起火山玫瑰、富硒黑豆等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家家分红”不再是梦。

白沙和琼中均地处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因山高路远、贫穷落后曾无奈地被称为“一琼二白”。

从早到晚骑车沿街叫卖,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村村民符琼英以前常为“烫手”毛薯发愁。白沙推广标准化种植结合电商带动,粉糯甘甜的“元门毛薯”名声渐响,客户拓展到省城乃至岛外,价格翻了一番。从几户零散种植到全村种植200多亩、亩产值三四千元,“土疙瘩”成就了这个贫困村的脱贫大产业。

近些年,白沙打造全域农业公用品牌“白沙良食”,琼中推出“琼中畜牧”品牌,特色优质农产品畅销全国。“我们这养的山鸡供应保障过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南极科考队队员都吃过哩!”琼中黎母山镇党委书记吴祝江自豪地说。

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美丽资源不断转化为美丽经济。

“过去村里卖几个椰子都难,现在村里有的小卖部一年能卖掉上万个椰子。”谈起村庄之变,三亚市博后村村民、民宿老板谭中仙感慨万千。

几年前,这个落后黎村“楼上住人、楼下养猪”“村里姑娘远嫁外地”。2017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后,凭借紧邻亚龙湾的区位优势,村民纷纷通过自建自营或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开起民宿,迎进游客。今年“五一”假期,博后村全村34家民宿、1000多间客房,平均入住率近90%,远高于同期周边星级酒店群。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45万元。

2019年,海南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583.38万人次,营业收入30.8亿元;带动农户5.7万户,同比增长20.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正成为海南美丽乡村的生动注解。

乡愁可寄,振兴可期

素有“一方水土三代功名”美誉,海南历史上科举考试功名最高者探花郎张岳崧故里定安县高林村古风浓郁。90%的民居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七纵三横的巷道脉络清晰,村民笑称:“就算探花郎回村,还能沿着石板路找到自己家。”

村庄的历史文化凝结成乡愁,代代传承的生活方式与人文肌理在美丽乡村得以延续。

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东方市报白村,民宅墙面绘着双鹿起舞图、农耕图等民族风情画,妇女席地而坐编织黎锦。去年9月,55岁的村民符林早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展示具有3000年历史的黎锦织造技艺。

黎族苗族歌舞队、黎锦传习所、苗绣工作室等在黎村苗寨落地生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美丽乡村更有“精气神”。

仅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为例,目前海南掌握这项技艺的人数约1.3万人,是2009年的13倍;50多所学校开设黎锦技艺课程,先后有近万名学生参与学习。

返朴还淳、再立新风,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丹村的嬗变浓缩着一部文明乡风演变史。“通过负面教训让村民反思,懂得村衰的原因,以免重蹈覆辙……”《丹村志》记述的一段历史警醒后人。

本世纪初,丹村吸毒人员一度达70多人。2010年起,外出乡贤和村民捐款成立教育基金会,鼓励村里娃读书考学,编纂族谱、家训。教育兴村、文化兴村席卷丹村,“书香”驱散“毒魔”,丹村蜕变成“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乡村”。

近乡不再情怯,回得去的故乡有着看得见的未来。

今年5月起,澄迈县慧牛品牌创始人蔡於旭有了新的身份:才存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返乡创业大学生一起在村里开课,为农民、创业者授业解惑,培养乡村振兴新农人。

“一个人能力有限,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更多有乡愁、有抱负的年轻人扎根农村。”蔡於旭说。

近年来,澄迈县先后吸引290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拉动创业资金近2亿元,带动就业近5000人。

留住乡愁,留住人才。人们相信,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海南的美丽乡村必将更美、更靓丽。



[来源:新华社、海口日报] [作者:王晖余、罗江] [编辑:王思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