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还不知道“人造肉”是什么,资本却已为它规划了超百亿市场。近几个月来,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布局,掀起了新一轮的竞争热潮。
4月,肯德基中国推出“人造肉”产品“植培黄金鸡块”,星巴克宣布在中国推出一份新的基于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单;5月,喜茶联手不久前完成数千万元融资的星期零(STARFIELD)共同推出“未来肉芝士堡”,同月雀巢表示将于今年年底推出“人造肉”产品;6月,百草味推出两款“人造肉”新品零食;7月,盒马鲜生与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合作销售植物肉产品“别样汉堡”……
就在众多试水产品纷纷登场之际,近日,肯德基又宣布正在和一家俄罗斯的3D生物打印解决方案公司合作开发全球首个“人造肉”鸡块,这是肯德基打造“未来餐厅”大计划的一部分。一时间,资本的狂欢仿佛在告诉所有人——新“风口”来了!
人造肉走向市场
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通过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人造肉”主要分为3种:一种是由豆类、小麦等农作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素肉”;第二种是以纯化植物蛋白为原料制成的“植物蛋白肉”;第三种则是由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肉,本质上还是真肉。由于第三者的生产成本高昂,无法实现商业化,市面上在销的几乎是成本更低的素肉和“植物蛋白肉”。
为什么“人造肉”会在国内火起来?行业人士称,此前,“人造肉”已在美国已经火了一年多,现在美国市场上有两个重要玩家—— Beyond Meat 和Impossible Food。前者已上市,上市首日股价飙涨163%;后者系李嘉诚投资,据说其成立至今融资规模累计约13亿。眼看“风口”渐起,波动了更多投资者和创业者们的心。
很快,这阵风从大洋彼岸刮到了国内,各大企业加速开始“军备竞赛”。生产素食产品超十年的宁波市素莲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信良告诉记者,“让‘植物肉’制品走上餐桌,并不是为了替代真肉,而是让其成为有多样化需求人群的第三种选择。”
张信良表示,“人造肉”的市场空间一定是有的,但还需要时间来培养消费习惯。就国内市场而言,人造肉产品在二、三线城市普及率不高,即使线下有得卖,许多人第一次可能仅是在好奇心驱使下消费相关产品,所以真实需求还有待观察。
近日,记者走访了海口肯德基、星巴克等店,未看到有“人造肉”产品售卖。对于盒马鲜生在上海最新推出的“别样汉堡”,盒马鲜生(海口海秀店)经理表示,该产品在海口上架时间未知。不过,记者在大润发(国兴店)及美苑路美宜佳便利店内发现了多款“素肉”零食在货架销售。
“素肉”零食。朱晓欣 摄
在大润发(国兴店),记者看到有2款“素肉”,包括手撕素肉和麻辣素牛排。包装显示,二者均产自四川,产品类型标明为大豆蛋白类制品。对于此类“似肉非肉”新型零食,一位市民接受采访时表示没吃过,并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对于人造肉的概念,该市民也表示并不了解,但他认为食品如果是健康安全的,可以考虑购买尝鲜。
在美宜佳便利店,记者发现售货员正在给货架上的零食补货,其中包括辣椒味的手撕素肉。一位售货员告诉记者,相比于另一款烧烤味手撕素肉,辣味素肉更畅销一些。“来我们店购买零食的大多是年轻人,买素肉的则多是女顾客。”该店员说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