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贸试验区实施政策项目“双清单”管理,实现了制度创新与项目落地的良性互动,在高质量发展转型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重庆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获悉,截至2020年7月底,重庆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43222户,注册资本总额5167.62亿元人民币,占全市比重15.2%,引进项目3037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9533亿元。其中德国埃马克机床、德国博世创新中心、奥特斯IC载板、紫光芯片、万国数据、SK海力士二期和中欧数字生态城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
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三年多来,重庆自贸区以占全市1/700的土地面积,集聚了超过全市1/4的进出口企业,创造了全市约7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吸引了全市近50%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重庆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新高地作用,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主体,减少限制性措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率先推动区内企业复工复产复销,进出口保持平稳,外资项目陆续顺利落地。
“今年1-6月,重庆自贸区进出口总额2030.5亿元人民币,逆势上扬9.6%,快于全市外贸增速6.1%。”相关负责人说。其中奥特斯科技、怡和集团等跨国公司纷纷增资扩产,新增外资注册资本金7.11亿美元,同比增长3.8倍,重庆自贸区已经成为全市稳外资稳外贸的“压舱石”。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