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江东新区民宿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活了民居 鼓了腰包 护了生态
走进海口江东新区演丰镇山尾头村,连片的红树林常年绿荫葱葱,青砖外墙,花枝小院,既有渔家风情又具江南格调,游客可以体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也可以走村串户感受琼北渔家生活。
国庆中秋假期,江东新区众多特色民宿凭借“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民风”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掀起美丽乡村游新热潮,不仅为乡村带来了高人气,也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道路,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线。
10月3日,在海口演丰镇的连理枝民宿,游客与民宿工作人员一道演奏非洲鼓。记者陈长宇 通讯员黄阳 摄
乡村游带火民宿
“‘双节’刺激旅游复苏,这里民宿迎来今年以来最火的时期,节日期间一房难求!”作为江东新区远近闻名的民宿——连理枝民宿主打渔家风情,民宿老板黄阳假期虽然忙个不停,但倍感振奋,满心欢喜。
连理枝民宿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山尾头村,该村紧邻红树林保护区,生态环境一流,拥有宽阔的海景,同时,村庄距离市区较近,仅30分钟车程。近年来,美兰区和演丰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建设,完善了村庄交通、景观等公共基础设施,为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
“靠海吃海。”黄阳致力打造“吃在渔家,住在渔村,体验渔乐”的特色民宿。得益于火热的乡村旅游,拥有近30间客房的连理枝民宿,可接待游客上百人住宿,假期几乎处于满房状态。全村已有18户村民加入旅游发展合作社,“抱团”创业,也带动了30多位村民就业。
走进山尾头村,记者发现,民宿主人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元素,如椰壳、船木、竹子、煤油灯、草帽等特色物品,结合民俗民艺建造风格各异的乡村民宿。这些民宿突出海岛风情、渔家文化,改变了传统渔家乐“千户一面”的印象,浓郁的渔家风情扑面而来。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工作,每个月工资超过3000元,‘旅游饭’越吃越香。”在山尾头村,看到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有人气,在外打工的村民范春美返乡就业,在村里的连理枝农家乐和民宿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
“民宿+”让乡村“蝶变”
海口江东新区深入挖掘各镇村休闲农业、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瞄准民宿行业发展的痛点,撬动“民宿+”战略的最大合力,制定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完善乡村道路、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形成“点、线、面”民宿布点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沿着江东新区演中村曲口路行走,丛林掩映间,平坦沥青路曲径通幽,路口处便是桃花源客栈。绿树掩映,芳草萋萋,米黄色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在立体绿化彩化景观装扮下,简约别致,引人入胜,游客纷至沓来。
谁能想到,民宿的所建地块原来是村里多年的卫生死角。桃花源客栈主管刘炳光说,桃花源客栈老板具有多年酒店管理经验,通过“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模式,按照生态宜居的理念,对村里闲置厂房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幽静舒适的“世外桃源”。桃花源客栈共有近20间客房,节假日高峰入住率超过80%。
为了满足住客的多元化需求,桃花源客栈在提供住宿服务的基础上,实施“民宿+旅游”,丰富民宿经济业态,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在吃方面,桃花源客栈专门建立了餐饮区,邀请本地厨师,烹制地道的农家菜,让游客可以品尝到海南味道;还设立了宽敞的自助烧烤区,客栈可提供齐全的烧烤设备;开辟市民菜园,建设水果采摘园等。
在江东新区芳园村,村里的闲置老宅被改造成了30栋110间民宿,随着芳园国际艺术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芳园村逐渐开始获得发展带来的“红利”,国际艺术村建设已为4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一年多来实现芳园村集体收入约1000万元。
瑶城村美丽乡村项目保留乡土特色,“一房一策”进行升级改造,让老屋焕发新活力,设计政务主题、茶文化主题、儿童主题、羊圈主题、创意集市等九个主题民宿小院,打造高端民宿聚集区……村企携手进行保护性开发,重点发展乡村民宿,打造独具特色的共享农庄,不仅企业创收,村民也受益。
海口江东新区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东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发展特色民宿,驱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为村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