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深圳汽车保有量超过353万辆,每公里机动车密度达510辆,居全国第一,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成为市民生活的痛点、难点。用智慧疏拥堵,深圳通过智能化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智”行千里——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深圳样板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0-10-11 11:26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深圳汽车保有量超过353万辆,每公里机动车密度达510辆,居全国第一,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成为市民生活的痛点、难点。用智慧疏拥堵,深圳通过智能化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9月22日,车辆行驶在深圳深南大道上。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智慧+治理 缓解交通堵点痛点

  十一假期开始前,深圳市民赵铁钧计划带家人自驾去大鹏景区游玩,订了民宿后,他打开深圳交警微信公众号,在预约通行的界面输入了车牌号和预计进入大鹏景区的时间。

  深圳东部方向集中了大梅沙、小梅沙、大鹏景区等热门旅游目的地,以往一到节假日就出现拥堵现象,影响出行体验,不少市民“苦不堪言”。

  从2018年开始深圳交警实施“预约通行”措施,今年国庆期间往城市东部方向车流同比去年日均下降4.88%,分时段预约通行,交通流量平稳。

  自“预约通行”实施以来,深圳景区拥堵指数同比平均减少52%,交通警情同比平均减少90%,平均车速同比提升12.4%。“预约之后,今年假期路上顺畅了许多。”赵铁钧说。

  2018年4月10日在深圳市福田区新洲路拍摄的人脸识别智能抓拍行人闯红灯装置。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人口、车辆的急剧增长为深圳带来巨大交通压力。

  49岁的老交警、深圳市交警局交通科技处监控管理科一级警员姚利民,37年前随着当基建工程兵的父亲南下深圳,那一年,这座新城市才在深南东路东门路口吊装起第一个红绿灯。

  如今,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驾驶人总数达516.44万人,而深圳交警警力约1900人,高密复杂的人、车、路环境与安全有序的交通出行矛盾更加凸显。

  为了治堵,深圳对道路动起了“手术”。潮汐车道、借道左转、多乘员车道……20多种创新交通组织方式便利了出行,有的举措引起广泛关注,复制推广到其他地区。

  智慧+平台 构筑科技支撑体系

  十字路口,红绿灯时间不再一成不变。

  晚间,东西向车流减少、绿灯时间随之减少,南北向车流增多、绿灯时间随之增多……不要觉得奇怪,这是人工智能交通信号灯的“自我修正”。

  深圳市交警局局长徐炜说,深圳交警与相关机构合作,构建“感知-认知-诊断-优化-评价”的全闭环,打造智能灯控“一张网”,提升交通运行管控能力,提高了市民整体出行效率。、

  

  2019年2月1日,深圳市交警局指挥处宣传科民警刘松超在直升机上了解路面情况。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人工智能辅助交通信号控制、拥堵溯源及评估平台、创新非现场执法方式……一系列“智慧”举措离不开“城市交通大脑”的平台建设。

  记者在深圳交警局21楼看到,数百台服务器等设备构成的智能指挥中心,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将深圳交通要素立体展示,实现交通指挥系统的宏观全局掌握与微观细节精准调配和警力精准投放。

  姚利民说,比如行人走上车行道属于危险情况,人工智能可以实时运算,一旦发现行人走上车行道,可以马上推给报警系统,再推送到指挥系统,就可派出警力前往处置。

  为了让“智慧+”新机制达到更优效果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圳交警与华为、平安、海康威视等科技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智慧+宣教,提升市民安全意识

  交通治理需要科技创新“硬功夫”,也需要安全意识“软环境”,这有赖更智慧的宣传教育、信息传递,堵住交通驾驶的不良习惯。

  不少深圳市民表示,如今,无论是在前排还是后座,上车系安全带成为“习惯动作”。2016年7月,深圳对后排不系安全带开罚,最高罚款500元。

  2016年8月1日,深圳交警铁骑在深圳滨海大道的多乘员车道旁执法。当日,深圳首条多乘员车道(“HOV 车道”)正式启用。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2016年8月1日,深圳交警铁骑在深圳滨海大道的多乘员车道旁执法。当日,深圳首条多乘员车道(“HOV 车道”)正式启用。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深圳交警熊警官成为网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账号排名全国政法系统前列、“星级用户”功能覆盖大部分交警业务……深圳交通治理开始向互联网融合迈进,一方面推进智慧民生服务,另一方面让交通安全意识更加入脑入心。

  一系列“智慧+”举措使深圳交通治理水平持续向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15年平稳下降,2019年交通拥堵警情同比下降7.81%。徐炜说,交通拥堵在时间空间上缩窄缩小,我们力争在未来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出行环境和交通生活。

[来源:新华网] [作者:孙飞、毛思倩] [编辑:陈德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